- 外科学 11
- 0000年 11
- 期刊论文 11
-
暂无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余佩武
J Surg Concepts Pract Vol. 10 NO.5 (2005)398-400,-0001,():
暂无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余佩武, 王自强, 钱锋, 罗华星, 青廉, 吴淼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5):401~403,-000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71 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8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近端胃大部联合脾脏切除术3 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4例。结果71例患者,除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69例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用时:全胃切除(343±52)min,近端胃切除(268±62)min,近端胃切除联合脾脏切除(312±64)min,远端胃切除(283±44)min。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267±220)min,近端胃切除(150±103)ml,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333±116)ml,远端胃切除(139±84)ml。清扫淋巴结(34.3±11.8) 枚/例。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1±1.1),下床活动时间(3.5±1.0)d,进流质时间(5.0±1.2)d。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谭敏, 郭宝贤, 吴志棉, 陈国泰, 郑朝旭, 赵振献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69~772,-0001,():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结肠直肠癌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对78例结肠直肠癌的患者进行手术,并对手术操作、并发症的出现及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采用电视腹腔镜方法完成手术,无因术后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经随访,1、3、5 年生存者分别为21、17、8例;术后因肿瘤转移死亡11例,其他原因死亡2例;失访10例;余9例为术后不足1年时间的患者,除1例术后11个月发生肿瘤肝转移需行手术切除外,其他8例尚未见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结论只要掌握好腹腔镜的操作技巧及结肠直肠癌切除的手术指征,用腹腔镜的方法治疗结肠直肠癌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万春, 范志勇, 孙材江
湖南医学,2001,18(3):161~163,-0001,():
【目的】探讨利用同种/异种骨粉和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FS)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制成可塑形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新西兰兔KL只,随机自身对照分为三组,行双侧桡骨中段截骨制成骨缺损模型。A组左侧:同种骨+FS+BMP;右侧:同种骨+FS。B组左侧:异种骨+FS+BMP;右侧:异种骨+FS。C组左侧:空白对照;右侧:同种骨+FS。A、B组在术后4、8、12周各处死5只,C组5只于12周时处死,以大体观察、X线摄片及组织学评分进行评估。【结果】A组左侧在12周时完全修复了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A组右侧及B组左侧(P<0.05)。【结论】同种骨+FS+BMP复合骨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塑形能力、良好的骨传导及骨诱导能力、高生物相容性、易于吸收替代的植骨材料。去抗原异种骨是一种良好BMP载体,可以和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混合制成可塑形植骨材料,用于治疗骨缺损。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万春, 陈宏文
J Clin Ros, Oct. 2002, Vol 19. No.5,-0001,():
【目的】日探讨应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口回顾性总结本院1998~2001年DCS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42倒)。分析其功能恢复一隋况。【结果】月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全部病倒遗临床骨愈合。采用Merchan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8.1%。【结论】腔骨远端骨折采用DCS固定后。关节面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创伤性关节-苊的发生,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2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胜喜, 王文祥, 肖高明, 周石林
医学临术研究,2003,20(4):292~293,-0001,():
暂无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抑肽酶对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陈胜喜, 李国虎, 许廖梅, 何争鸣
,-0001,():
检测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激活凝血时间(ACT),结果发现肝素化后及体外循环过程中TFPI与ACT明显升高,二者变化相似,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对TFPI的变化无明显影响。提示TFPI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起抗凝血作用。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葛海燕, 罗云生, 唐开业, 单治堂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1):696~697,-0001,():
目的 探讨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会阴部弧形切口,在切除瘘口四周瘢痕组织后分别缝合修复直肠和阴道的缺损。结果 10例患者均获殓愈,无需结肠造瘘。随访1-9年. 无复发。结论 充分游离并切除瘘口四周的瘢痕组织,分别缝合直肠和阴道壁缺损对成功修复直肠阴道瘘至关重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保证手术的成功也很重要。
-
1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葛海燕
肿瘤学杂志,2002,8(5):249~251,-0001,():
文章阐述了当前外科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时展,重点介绍了对肝叶切除术后再复发癌的手术效果,经肝区域性化疗和间质疗法等方法,为临床上更合理地选择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郭卫, 郭卫Δ, 徐万鹏, 杨荣利
北京大学学报,2003,35(2):159~161,-0001,():
目的:回顾近年来52例脊索瘤的治疗结果及经验。方法:1996年12月至2001年7月间,共有52例骶尾骨脊索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7岁(18~80岁);男35例,女17例。其中,初次手术患者33例,第2次手术前接受过放疗。结果:6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转移性脊索瘤,3例死于肿瘤复发后衰竭,1例第3次局部复发后自杀。其余46例患者中,35例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迹象,这35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半。双侧骶3以上神经根保留的50例患者中,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基本正常,2例仅保全骶1神经根或更高位神经的患者,均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能力受损,术后长期放置尿管。33例第1次手术的患者中,7例出现局部复发(21%),19例第2~3次手术的患者中,再次复发者5例(26%),均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骶尾部脊索瘤的最佳治疗为广泛的手术切除,术后加用辅助放疗可降低复发率,但会影响二次手术的显露及术后切口愈合。即使是肿瘤较大的患者,切除范围要达到骶1或骶2水平,后方人骼仍能完成手术,手术并发症状的发生率均可接受。虽然通过恰当的广泛切除和辅助放疗可控制局瘤病灶,但目前我们对如何预防转移或如何治疗已经出现的转移灶还没有好的方法。本组1例肿瘤巨大并发肺转移的病人,通过化疗获得很好疗效。
-
5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刘尚礼, 马若凡, 宋耿铨, 曾纪葵, 黎伟凡, 肖德明, 林博文, 卢小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8,19(4):297~299,-0001,():
目的:应用Hansson针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方法:股骨颈骨折后以Hansson针作双针内固定,两根针和两个方向不同的钩构成了三维立体固定,使骨折有持续的对合和生理性加压,1周内可完全负重活动。结果:随访2年以上患者21例,均骨性愈合,未发现术后股骨头缺血性环死病例。结论:Hansson针固定牢靠,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令骨折在功能活动中愈合,减少了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
-
3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4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