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李振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0001,():
为解决采动过程中陷落柱活化导通奥灰水造成矿井突水事故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观测的手段从几何参数、发育特征、出现前兆和分布特征等4 个方面分析归纳双柳煤矿陷落柱的基本特征,认为陷落柱主要发育在浅部,附近通常伴有小断层,周围煤岩层产状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奥灰岩溶溶孔、溶洞发育比较强烈的区域。以双柳煤矿220 工作面的X15 陷落柱为例,通过FLAC3D 软件模拟分析上组煤开采过程中陷落柱在采动影响下突水的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陷落柱周边的塑性破坏场、渗流场和应力场发生变化,当工作面推进至距陷落柱30 m 处,塑性破坏场与渗流场开始接触;距离10 m 处,破坏区触及渗流区域的较高压区域,具有高突水危险。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郭保华, 陆庭侃, 田采霞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0001,():
为了揭示巷道交岔点失稳机理, 寻求合理的交岔点支护方式, 采用FLAC3D程序对不同交岔点形式、深度、围岩强度、开挖顺序及开挖步距大小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 目前煤矿使用的各种形式交岔点的变形和破坏都超过普通巷道, 其中十字交岔点的变形和破坏最大; 就巷道埋深和围岩强度来说, 两者均存在一个临界值, 当巷道交岔点埋深超过临界值, 及围岩强度低于临界值时, 巷道交岔点的变形和破坏将会加剧; 十字交岔巷道开挖时, 应选用较小的开挖步距, 并避免支巷从远处向主巷贯通, 及两支巷同时开挖对交岔点造成叠加影响. 因此, 在埋深一定的情况下, 应选择较硬的岩层布置交岔点, 通过加固措施提高围岩强度, 并选择合适的开挖卸载方式, 以提高巷道交岔点的稳定性.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1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