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我国肝癌“临床相”30年的变迁——原发性肝癌3 250例的对比研究
李锦清, 杨秉辉, 夏景林, 黄力文, 汤钊猷, 陈敏山, 梁安民, 莫钦国, 卢辉山, 戴朝六, 严律南, 于志坚, 饶荣生, 黎乐群, 苏智雄, 方壮伟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53~1057,-0001,():
目的 反映30年来我国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的进展。方法 收集1996-1998年全国10个省市的325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30年前的3254例作对比。结果 平均年龄(49±12)岁,男女性别之比为2.3:1。HBsAg阳性占81.0%,抗HcV阳性占13.2%。甲胎蛋白正常占25.0%,升高者占75%,>400μg/L者占44.6%。实时超声、CT、MRI、肝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7.6%、98.7%、94.8%和95.5%。肝细胞癌占91.8%。病期:早、中、晚三期分别占29.9%、51.5%和18.6%。手术切除的比例占46.3%。全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39.7%和32.5%。早期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0.1%和59.1%。中期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3%、30.5%和23.5%。晚期病人的半年、1年生存率为52.5%、14.7%。结论与30年前的资料相比,我国原发性肝癌“临床相”有显著的变化,可以归结为: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早期肝癌被确诊,而晚期肝癌明显减少。手术切除比例增加,非手术疗法进步,使肝癌患者生存期获得了显著的延长,明显地改善了肝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1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