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和不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谭玉珍, 王海杰, 张文彩, 李鸿帅
解剖学报,2006,37(1):52~56,-0001,():
目的 比较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大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特点,探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 从狗的胸导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肺微血管分离内皮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ECAM21、ICAM21、ICAM23、VCAM21和CD44在各种内皮细胞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分析表达强度。结果 动脉、静脉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ECAM21、ICAM21、ICAM23、VCAM21和CD44。其中,ICAM21和ICAM23的表达较弱。VCAM21在动脉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比静脉强。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PECAM21、ICAM21、ICAM23和CD44,未观察到VCAM21的表达。ICAM23和CD44的表达比血管内皮细胞强。结论 与动脉、静脉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比较,淋巴管内皮细胞不表达VCAM21,而ICAM23和CD44表达较强,这有助于解释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的黏附以及淋巴管新生的机制。
-
3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谭玉珍, 迟晓艳, 于建宪, 姜长青, 刘超, 王海杰, 吴晓萍, 邵旭建*
解剖学研究,2006,28(1):33~38,-0001,():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技术与鉴定方法,为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取猪的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光镜与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猪的胸导管内皮细胞具有一般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在细胞消化过程中,应用0.1~1.0mg/mL的多聚赖氨酸喷涂培养皿有利于细胞生长。在培养的细胞中,采用VEGFR-3和LYVE-1因子鉴定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可靠。综合法纯化淋巴管内皮细胞,获得较纯的内皮细胞。结论 猪的胸导管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培养的较理想来源;建立了稳定可行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5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