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周天鸿 , 关燕清, **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3,16 (3): 373~376,-0001,():
从钝顶螺旋藻中提取、纯化藻蓝蛋白,并采用光固定法固定藻蓝蛋白到组织培养聚苯乙烯膜上,合成表面活性修饰材料;研究材料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藻蓝蛋白原位还原Ag(I) 与纳米Ag(0) 形成动态过程的谱学研究
郑文杰, 杨芳, , 郭振江, 白燕, 郑文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月第27卷第1期/Spe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January., 2007, Vol. 27, No. 1, pp 23-27,-0001,():
在4 ℃避光条件下,将藻蓝蛋白(简称PC) 与AgNO3 作用,通过UV,FS,FTIR 等谱学方法研究了PC 与Ag (I) 原位还原与纳米Ag (0) 粒子形成的动态过程。结果显示: PC 在615 nm 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并随Ag (I) 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单调降低;PC 的荧光发射峰和荧光激发峰也均呈现衰减趋势。同步荧光光谱观察到纳米Ag (0) 粒子形成的动态过程。用TEM 观察到所形成的Ag (0) 分散于PC 表面,形成PC为核,纳米银为壳部分包覆的生物缀合物,粒子呈球形,有较窄的分布尺寸,粒径在15~30 nm 之间。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藻蓝蛋白对Au(III) 原位还原与纳米Au(0) 形成动态过程的谱学研究
郑文杰, 杨芳, , 郭振江, 白燕, 黄峙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6年3月第24卷第2期/Photographic Science and Photochemistry Mar., 2006, Vol. 24, No. 2,-0001,():
在4 ℃、避光条件下,将藻蓝蛋白(PC)与AuCl3作用,通过UV、FS、FT2IR等谱学方法研究了PC与Au (III)作用的动态过程,结果显示:PC 在615nm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并随Au(III)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单调降低;PC的荧光发射峰和荧光激发峰也均呈现衰减趋势。同时通过TEM观察到纳米Au(0)粒子形成,纳米金基本呈球形,有较窄的分布尺寸,粒径在20 nm左右,均匀地分散于PC中,这是PC原位还原Au(III)所形成的。
-
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郑文杰, 黄峙, , 杨芳, 郭宝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6月/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No. 6, 1051-1054,-0001,():
以纯藻蓝蛋白(C-phycocyanin, C-PC)为材料,采用Rotofor系统进行液相等电聚焦(L iquid2phase isoeletric focusing, LP-IEF)电泳纯化C-PC的α, β亚基,探讨蛋白质亚基纯化的制备电泳( Preparative eletrophoresis)技术。结果显示,样品经2次等电聚焦电泳后,C-PC的α, β亚基分别浓集在pH=419和pH=411附近,平板超薄等电聚焦( Slab ultra thin IEF)和SDS-PAGE电泳鉴定表明分别为高纯度的C-PC α, β亚基。提示LP-IEF是分离纯化等电点差异蛋白质活性亚基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
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2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