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同沉积变形构造

杜远生, 杜远生 彭冰霞 韩欣

沉积学报2005年6月第23卷第2期/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Dec., 2005, Vol. 23, No. 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湖光岩组为一套火山碎屑沉积,同期火山岩发育。在靠近火山口的地区,湖光岩组发育一系列地震成因的同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地震微断裂(张扭性地震微断裂、张性地震微断裂、共扼性地震微断裂和阶梯状地震微断裂)、微褶皱纹理、落石沉陷构造和砂泥岩脉。分析认为这些同沉积一变形构造是由同期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

广西, 晚更新世, 火山活动, 地震, 震积岩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广西北海涠洲岛第四纪湖光岩组的风暴岩

杜远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1月第30卷第1期/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Jan. 2005, Vol. 30, No. 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广西北海涠洲岛第四纪湖光岩组以碎屑岩为主。内发育渠筑型、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等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湖光岩组的风暴岩包括3种岩相类型:A 底部具渠筑型、内部具块状层理或递变层理的砾岩、砂砾岩或含砾砂岩;B 具丘状、洼状交错层理或平行层理的砂岩;C.具浪成交错层理的砂岩。这些岩相组合成典型的A—B—C风暴沉积序列,它们分别代表在风暴作用期间风暴流(A)、风暴浪(B)和正常波浪(C)的沉积。晚更新世北海涠洲岛地区位于低纬度的浅海沉积背景下.上更新统湖光岩组以正常浪及面之上的浅海背景粗火山碎屑和砂沉积为主。湖光岩组风暴岩的发现反映该区晚更新世位于风暴作用频繁的5°~20°的低纬度地区。风暴沉积发育于正常浪及面之上的浅海地带,涠洲岛是一个风暴作用控制的浅海陆架。因此风暴岩对解释晚更新世北部湾的古地理和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风暴岩, 第四纪, 广西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发现大型蜥脚类恐龙足迹

杜远生, 李大庆, 彭冰霞, 雷汝林, 白仲才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7月第27卷第1期/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July 2002, Vol. 27, No. 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甘肃永靖盐锅峡下白垩统河口群盐锅峡组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初步凋查发现了1O个化石点293个足印化石。其中在1号点600m2 的发掘面上,保存有7组蜥脚类138个足印、9组兽脚类6O个足印、1组鸟脚类3个脚印和1组翼龙类11个足印。7组蜥脚类足印形成4组保存完好的行迹和3组的足迹组合。最大的蜥脚类足印化石前脚790mm×1120mm。后脚1500mm×1420mm,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之一.盐锅峡蜥脚类恐龙足迹可以分为3种类型:第1类足迹前脚为新月形,后脚为椭圆形,前后足印不重合并均向外偏转;第2类足迹前脚为半圆形,后脚为椭圆形,前后足印部分重合,后脚印向外偏转;第3类足迹前脚半圆形,后脚u形,前后足印明显分离并均向外偏转。蜥脚类恐龙足迹向外偏转反映恐龙成“外八字”型行走,这种行进方式可能与其巨大的体重有关。根据计算,盐锅峡蜥脚类恐龙臀高最小为3.04m,最大可达到5.3m。恐龙行走的速度2.3~3.4 km/h。古环境、古地理分析认为白垩纪甘肃兰州—青海民和一带为一内陆淡水湖盆。盐锅峡一带的恐龙足迹化石就发现于最近湖中心的“雾宿山古岛”西侧湖岸上。虽然白垩纪当地气候并不湿润,但湖岸地区草肥水美,是恐龙及其他陆生生物的乐园。

蜥脚类, 恐龙足迹, 白垩纪, 甘肃省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甘肃靖远—景泰泥盆系湖相风暴岩及其古地理意义

杜远生, 周道华, 龚淑云, 韩欣

矿物岩石2001年9月第21卷第3期(总85期),-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甘肃靖远景泰—带—泥盆系雪山组和沙流水组以河湖相碎屑岩为主,内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包括渠铸型、槽筑型、丘状交错居理和洼状交错层理、平等层理、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等)雪山姐和沙流水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包括3种岩相类型:A底部具渠铸型或槽筑型的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砂岩。B具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厦平行层理的砂岩。C具均质层理的粉砂岩、泥质岩。上述岩相A,B,C分别代表风暴事件沉积中风暴流行作用风暴后的快速悬浮沉积(事件沉积),它们组合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甘肃靖远—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北缘同造山盆地的构造背景下,泥盆纪雪山组-沙流水组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泥盆纪湖相风暴岩的发现表明该区处于低纬度(5°~ 20°)的风暴作用带。中、晚泥盆世北祁连造山带构造隆升渐弱,海拔不高,不足以阻隔风暴作用对山后湖盆的侵扰。因此在近海湖盆中形成风暴岩沉积。该沉积对于认识北祁连-河西走廊泥盆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风暴岩, 风暴沉积, 泥盆纪, 甘肃省, 古地理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泥盆纪的沉积盆地与构造演化

杜远生, 朱杰, 韩欣, 顾松竹

地质通报2004年10月第23卷第9-10期/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Oct., 2004, Vol. 23, Nos. 9-1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北祁连造山带, 奥陶纪, 泥盆纪, 弧后盆地, 前陆盆地

合作学者

  • 杜远生 邀请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