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7年10月22日

【期刊论文】Real time monitor technique for fully mechanized coal faces and entries based on CAN BUS

李学华, Li Xue-hua, Zhao Xiao-hu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real time monitor technique for supports in fully mechanized coal faces and surrounding rock of entries based on CAN BUS. It includes support working features monitor and roof separation real time monitor of entries. The system can realize real data display and alarm in the locality, and communicate data by CAN BUS. It guarantees realization of high produc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safety mining for modern mine.

上传时间

2007年10月22日

【期刊论文】动压软岩巷道锚注加固机理与应用研究

李学华, 杨宏敏, 刘汉喜, 王福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6月第23卷第2期/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June., 2006, Vol. 23, No. 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不断增大和煤矿井田开采深度日益增加,软岩、动压、深井以及它们的复合型巷道的有效维护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 针对某矿中三轨道石门动压、软岩的复合型工程特点,从巷道的布置层位、保护煤柱设计、支护方案及受采动影响状况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石门变形破坏的原因. 研究结果认为:有效改善巷道围岩体力学性能,为锚杆支护提供可靠着力基础,从而使支护体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有效承载结构,是治理动压软岩复合型巷道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以锚注加固为基础,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的“非均匀支护”新技术,进一步确定了该石门主要的锚注加固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 确定的方案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石门在受上部煤层开采影响时,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围岩变形很快趋于稳定,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动压软岩复合型巷道, 锚注加固, 非均匀支护, 关键部位加强支护

上传时间

2007年10月22日

【期刊论文】加固顶板控制巷道底鼓的数值分析

李学华, 王卫军, 侯朝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7月第32卷第4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July., 2003, Vol. 32, No. 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顶板强度对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塑性区范围及底鼓的影响,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强度提高后,巷旁支承压力峰值将向巷帮深部移动,顶板中的水平应力增加,巷道底板的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小,巷道底鼓量也将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固巷道顶板控制底鼓的观点。

数值分析, 顶板强度, 回采巷道, 底鼓

上传时间

2007年10月22日

【期刊论文】高应力硐室底鼓控制的应力转移技术

李学华, 黄志增, 杨宏敏, 马立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5月第35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Mar., 2006, Vol. 35, No. 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煤矿硐室受煤层跨采影响产生的采动应力通常在其原岩应力的3 倍以上,这是造成硐室严重底鼓的主要原因. 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硐室底鼓的应力转移新技术,即通过在硐室底板掘巷,并结合在底板开掘巷道间、或底角进行松动爆破,形成一定范围的围岩弱化区的方法. 这一方法可将硐室围岩附近因开采形成的高采动应力转移到围岩较深部,同时降低采动应力向硐室底板传递的强度,以此使被保护硐室处于应力相对较低的区域中,达到有效控制硐室底鼓的目的. 进而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对该应力转移技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确定了施工方案. 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硐室围岩附近的高应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硐室底鼓,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应力转移, 高应力硐室, 底板掘巷, 底鼓

上传时间

2007年10月22日

【期刊论文】巷外掘巷保护巷道的应力转移技术

李学华, 郑西贵, 赵立新, 吕卫东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 No. 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以某矿回采巷道位于上部开采煤层形成煤柱的技术条件为例,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被保护巷道一侧掘进巷道,将要保护巷道周围较大的围岩应力转移到新开掘巷道附近,使要保护巷道处于良好的应力环境,从而有效保护巷道的新技术,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

应力转移法, 高应力硐室, 底板掘巷, 底鼓

合作学者

  • 李学华 邀请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