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5年05月11日

【期刊论文】国有企业所有权与控制结构的选择与调整

郑江淮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落实到如何决定所有权结构的问题上。本文首先明确了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关键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所有权结构和采取何种方式退出国有资本或调整控制权,然后讨论了所有权可竞争与不可竞争的概念及其政策含义,并据此提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中所有权结构选择,以及调整所有权或国有资本退出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 所有权控制结构, 所有权可竞争, 所有权不可竞争

上传时间

2005年05月11日

【期刊论文】非国有化、产权多元化与经济绩效-非国有经济内部结构性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实证研究

郑江淮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根据国有经济非国有化改革和自生的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经验,对非国有经济的产权类型和非国有经济变化路径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并从非国有化和产权多元化角度,考察了非国有经济内部存在结构性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非国有经济在产权结构的差异、在企业规模、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分布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就各类型产权分布或产权多元化对非国有企业或不同地区的经营绩效作用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其分析结果可以归纳如下:在非国有化过程中,产权明晰程度越高,产权多元化程度越高,对企业经营绩效越有积极的影响。而且某地区中产权明晰的企业越多,产权多元化程度越高,对该地区或规模类型企业的经济绩效越有积极的影响。其中个人资本和集体资本对非国有化或产权多元化的经济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决定了以个人资本或集体资本为主的非国有企业在非国有经济发展中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非国有经济, 非国有化, 产权多元化, 产权类型

上传时间

2005年05月11日

【期刊论文】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最优产业配套与政策转变1

郑江淮, 高春亮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通常会带来较本土更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如果本土企业能够与国际制造业资本形成产业配套,将有助于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自主产业创新能力。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阶段最优产业配套模型,揭示了在产业配套初期,本土企业为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和本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呈U型,在产业配套后期,上述关系又呈倒U型。从长期看,政府应当以在产业配套中积极培养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为政策目标,否则本土企业在一轮轮的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中将陷入到产业配套“陷阱”之中。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 技术学习, 技术能力, 产业配套, 产业发展模式

上传时间

2005年05月11日

【期刊论文】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动因、技术学习与政策导向*-以江苏沿江开发区产业配套为例的实证研究

郑江淮, 高春亮, 张宗庆, 刘健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资本不断地向中国东部地区转移,为这些地区企业与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提高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国际制造业资本在沿江开发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投资成本低和看中国内市场的潜力,而且这些国际制造业资本一旦开始在本土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就获取投资回报,就会考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现实的选择就是发展与其产业的配套。但是,理论分析表明,若遇到本土投资成本上升或国内市场饱,投资回收,国际制造业资本就可能衰退或再转移。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而且没有积累起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以至于该地区面临“产业空洞化”风险。由于本土企业没有理由为“产业空洞化”负责,因此,需要政府的引资和投资政策作出调整,从目前以各开发区展开的“引资大战”为特征的资本扩张政策导向转变为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政策导向,并进一步转变为促进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导向,以在本土企业与开发区支柱企业之间形成最优的产业配套程度。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 技术学习, 产业配套, 自主创新能力,

上传时间

2005年05月11日

【期刊论文】中国转型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郑江淮, 袁国良, 胡志乾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就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和股票市场本身发展提出相应的假说和检验模型。然后从宏观上检验股票市场发展是否存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从微观上检验上市公司成长的外部融资依赖状况和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本结构的关系,以揭示通过扩大股票市场规模和调整上市公司股本结构来发展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合理的微观基础。得出的结论是:(1)虽然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不明确,但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储蓄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存在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而且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效率,能够创造出对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股票市场吸引的储蓄越来越多,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将不断显现,贡献程度逐步提高。(2)就股票市场的发展和规范来说,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适当降低国有股比重,提高法人股比重,逐步扩大流通股规模,发挥法人股与流通股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监督的功能。提高所收集和检查的企业信息的真实程度,可以使股票市场变得有效率。(3)股票市场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关系,而且更关键的是与经济体制的持续转型有关。经济转型的表现之一,就是金融市场结构中股票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预算约束逐步硬化。同时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的比例越来越高,股票市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上市公司结构性调整和经营质量的改善。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这种转型是保证股票市场高效率的前提,也是股票市场能够对经济增长发挥正面作用的前提。

合作学者

  • 郑江淮 邀请

    南京大学,江苏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