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7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耕地变化驱动要素研究*——以原锡山市为例

濮励杰, , 周峰, 彭补拙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38(6):779~78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耕地非农占用量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突出。运用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手段,通过对典型区原锡山市耕地数量、质量变化驱动要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县域耕地变化的驱动要素,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变化提供借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服务。

耕地变化,, 驱动要素,, 原锡山市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体系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濮励杰, 黄贤金, 彭补拙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1,37(6):757、857、957、067、167、267、367、467、56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占用需求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据此,我国提出并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分析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体系及主要特征基础上,对现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的难点,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

耕地保护,,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土地退化方法应用初步研究*——以闽西沙县东溪流域为例

濮励杰, 包浩生, DLHIGGITT

自然资源学报,1999,14(1):55~6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综合运用137 Cs、土壤磁测等新技术手段,结合土壤结构水稳性、CEC 等部分土壤理化指标,对闽西沙县东溪流域坡地不同部位的土地退化特征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中137Cs含量与坡度呈很强的对数关系(R=-0.183),表明土地退化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剧;②土壤表层磁化率富集系数与坡度呈较强的对数关系(R=-0.163),表明土地退化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剧;③不同地貌部位以及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其土壤部分理化指标,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一定的退化特征。

137 Cs, 土壤磁测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 坡地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

濮励杰, 张露**, 周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40(3):873、973、083、183、283、383、483、583、683、783、88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土地质量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界定土地质量的概念,研究土地质量变化,建立土地质量度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土地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与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各种土地利用的需求相关的土地条件。其内涵应该包括3部分,即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的经济质量和土地的管理质量。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环境状况;土地的经济质量指土地的经济属性,反映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区位条件;土地的管理质量是指土地的社会属性,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土地质量度量程序和土地质量度量指标体系框架.

土地质量,, 概念,, 内涵,, 度量,, 指标体系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和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濮励杰, 张侠, 葛向东, 黄贤金, 彭补拙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6):677~68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两个方面,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生态位进行控制与协调,才能实现一定耕地保有量下土地利用资源场的均衡。而这种均衡正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得以实现的前提。在生态位势理论与系统边界理论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的模型,并以江苏省锡山市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强度。研究显示,经济发达区非农用地与农用地生态位差较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耕地更易损失。从资源流动的场论分析角度,探讨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的途径和方法。在目前的水平上,把土地利用生态位作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论更有意义。

土地利用, 生态位, 耕地, 场

合作学者

  • 濮励杰 邀请

    南京大学,江苏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