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试论层状铜矿的三种主要成因模式

华仁民

地质论评,1995,41(2):112~12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层状铜矿是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包含多种成因机制,历来有同生与后生之争。本文归纳了这类铜矿的种成因模式,即“沉积-成岩”、“沉积-喷气”和“沉积-改造”模式,讨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对“沉积-改造”模式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强调了这一成矿作用的意义。

层状铜矿, 深积-成岩, 沉积-改造, 成因模式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构造环境和成矿流体研究进展*

华仁民, 李晓峰, 陆建军, 陈培荣, 邱德同, 王果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5):624、625、725、825、925、035、135、23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江西德兴地区是我国东部成矿带中的大型矿集区之一,集中了铜厂斑岩铜矿、银山多金属矿和金山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它又处在中国东南部大地构造的关键部位,因此,对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始终与该地区的构造背景及演化相伴随。目前对该地区构造格局的认识以NW侧的九岭地体与SE侧的怀玉地体沿赣东北深大断裂带的碰撞拼贴为主流;在这两个地体于晚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该地区所经历的主要是板内(陆内)的构造活动。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而德兴地区的中元古界地层成矿元素含量较高,不同程度地为本区铜厂、金山、银山等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研究成果已表明不同的矿床有不同的流体过程:铜厂斑岩铜矿成矿早阶段以岩浆派生流体为主、而晚阶段(主要成矿阶段)有大气降水的大量参与;银山多金属矿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来源;金山金矿的成矿流体则以变质水为重要来源。

构造背景及演化, 成矿流体, 矿集区, 江西德兴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1999,18(4):102、103、203、303、403、503、603、70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矿床,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在全球中生代成矿作用中首屈一指,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科发展中的许多重要科学问题,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指出方向,而且对认识中国大陆乃至东亚-西太平洋的地质构造演化史、探讨花岗岩类的形成环境、了解特提斯与太平洋构造域的交会结合等一系列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生代, 成矿大爆发, 中国东部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福建紫金山矿床流体运移一反应模式及其氧同位素示踪研究*

华仁民, 胡金化, 黄耀生, 李振敏

地球化学,1998,27(2):187~19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根据紫金山矿床不同位置和深度的蚀变岩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以及流体氢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测温数据,讨论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及运移一反应机制。认为该矿床主要由大气降水的环流形成。大气降水下渗和上升排泄过程中,在不同的温度和w/R比条件下与围岩反应,发生氧同位素交换,从而造成了蚀变岩石氧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岩石δ18O值的反演计算结果较好地证实了这一流体运移一反应成矿模式。

氧同位素, 流体-岩石反应, 大气降水, 环流, 福建省

上传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期刊论文】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一改造成因

华仁民

矿床地质,1989,8(2):3~1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于深断裂的减压作用所驱动而产生对流循环。这种盐度较高的热液能淋滤汲取因民组中的铜质,并在断裂带附近向上运移。当含铜热液上升到达落雪组底部时,便与那里由细菌还原的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形成层状铜矿。这个由热液将因民组(矿源层)中的铜转移到过渡层和落雪组底部(赋矿层)中成矿的过程,就叫做“改造”作用,它既不同于成岩作用也不同于变质作用。本文由此总结了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矿模式为“红层预集-改造热液转移-藻白云岩成矿”。

东川式层状铜矿, 藻叠层石, 矿源层, 热液对流循环, 改造作用, 硫化物分带

合作学者

  • 华仁民 邀请

    南京大学,江苏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