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陈效民, 李孝良, , 陈效民*, 周炼川, 吴广凤

山地学报,2010,28(1):56~6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通过采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各组分含量中胡敏素>富里酸>胡敏酸,HA/FA一般<014,为富里酸土壤,与同水平地带土壤一致。(2)石漠化过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土壤中胡敏素、富里酸与胡敏酸表现出未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的趋势。(3)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组分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剖面层次上各有机质组分胡敏素、富里酸与胡敏酸均表现出表土层>底土层,山区不同部位上表现以山坡中下部有机质含量最高,而以山顶最低,且FA/HA表现出从山顶到山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4)喀斯特地区土壤土壤有机碳、酸碱度、碳酸钙、容重、非晶形氧化铝、颗粒组成、有效磷与土壤有机碳组分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和质地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喀斯特地区, 石漠化过程, 土壤有机碳组分, 影响因素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低山丘陵区红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陈效民, 方堃, , ※, 杜臻杰, 张佳宝, 邓建强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67~7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红壤分布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了季节性干旱的发生。因此,了解红壤中水分时空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了低山丘陵区红壤旱地不同肥料配比长期试验小区土壤含水率的季节性变化状况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分析了典型红壤地区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1a内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分为4个阶段:土壤水分充盈期、土壤水分亏缺期、土壤水分补充恢复期和土壤水分平稳期。空白小区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大;在施用肥料的试验小区中,蒸发对氮肥小区、氮磷小区和氮磷钾小区的影响逐渐降低;而降雨对氮肥小区、氮磷小区和氮磷钾小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通过掌握典型红壤地区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该地区水资源的调配管理、灌溉安排及干旱评估均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土壤, 土壤含水率, 动态响应, 红壤, 低山丘陵区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移栽胁迫对3种湿地植物的影响*

陈效民, 柏祥, , 陈开宁**, 黄蔚, 古小治

湖泊科学,2010,22(1):79~8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湿地植物的移栽是人工湿地修复的主要组成部分,移栽期间,植物从超苗、运输到栽植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到湿地植物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以南四湖人工湿地中芦竹(Arundo donax)、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香蒲(Typha latifoli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移栽胁迫在超苗后24h内对3种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苗后,芦苇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最小,芦竹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快;叶绿素荧光方面,芦竹光合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潜在最大光合能力(Y)最大,光保护能力(NPQ)也最强;香蒲的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最大;3种湿地植物的光化学淬灭(qP)、光保护能力和实际光合效率在5h左右即降至最低,而潜在最大光合能力下降至22h后达到稳定的较低值;芦苇的φPSⅡ、Y、qP、NPQ和香蒲的φPSⅡ、qP均与叶绿素含公交日减少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以上结果表明,移栽胁迫对3种湿地植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为芦苇>香蒲>芦竹,起苗后栽植时间分别不宜超过4-6h、6-8h和14-16h,以保证移栽后的植物成少多样性和正常生长。

移栽胁迫, 湿地植物, 叶绿素荧光, 南四湖, 人工湿地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变异特征

陈效民, 李孝良, , 陈效民*, 周炼川, 周方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33(4):75~8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通过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的土壤分析,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石漠化程度增土壤全氮、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有减少趋势。在土体分布上,研究区土壤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均诊次表现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且随石漠化程度加深,表现出表土侵蚀现象。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季节性变异幅度较大,土壤总有机碳夏秋季较低,簅季较高;在变异幅度上,以未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壤全氮和总有机碳的变异幅度较大,土壤总有机碳库的更新比例分别为19%和20%,而轻度和中度石漠化阶段土壤总有机碳库更新比例较低,公为11%和14%。喀斯特地区土壤全氮、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基本性质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碳酸钙含量、颗粒组成间呈显著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喀斯特石漠化, 有机碳, 全氮, 变异特征, 贵州省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有效磷变异研究

陈效民, 周炼川, 李孝良, , 杨新强, 夏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4):418~42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了探索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效磷的变异规律,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荔波县及普定且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非石漠化土壤与轻度石漠化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差异,非石漠化的黑色石灰土有效磷质量分数高达9.29×10-6,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有效磷含量逐渐减少;②土壤剖面中有效磷质量分数均表现为表土层高于心土层,且随着石漠化的发展,有效磷质量分数在剖面中减少得越慢;③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随时间有显著变化,有效磷从5月开始积累,7月后出现下降趋势,9月或11月又逐渐升高,到翌年1月达到峰值;④土壤有效磷与有机质和黏粒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7和-0.7772。这说明增加有机质的积累可提高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对防治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喀斯特地区, 石漠化阶段, 土壤有效磷, 变异

合作学者

  • 陈效民 邀请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