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2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福氏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分离株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

瞿涤, 唐传玲, 朱于莉, 汪萱怡, 赵守军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6(3):150-15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检测福氏志贺菌喹诺酮类耐药临床分离株DNA旋转酶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GyrA和ParC氨基酸改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取47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菌,对其gyrA、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并采用SAS(V8.2)软件分析GyrA和ParC改变和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关联程度。结果 44株喹诺酮类耐药菌在gyrA、parC基因QRDR均发生有义突变,gyrA83位密码子突变(TCG→TTG)最为常见,存在于43株耐药菌。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yrA83位、ParC80位氨基酸改变与萘啶酸的耐药性密切相关(P<0.01,R2=0.999),GyrA83、87位氨基酸改变与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密切相关(P<0.05,R2=0.872)。结论 GyrASer83→Leu突变是导致福氏志贺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的关键突变,此单位点突变即可介导福氏志贺菌对萘啶酸的耐药,但对环丙沙星耐药需同时存在GyrA和/或ParC多个位点突变或其他耐药机制。

志贺菌,, 福氏, 喹诺酮类, 抗药性,, 微生物, DNA促转酶, DNA拓扑异构酶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汉坦病毒汉城型浙37株G1、G2包膜糖蛋白基因重组体的构建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瞿涤, 黄玉仙, 翁心华, 朱函坪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17-2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构建汉坦病毒浙37(Z37)株包膜糖蛋白基因G1、G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 根据Z37M基因序列设计6条引物,分别以质粒pGEMZ37、pCUMZ37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G1及G2片段。将G1、G2片段经BamHⅠ、XhoⅠ双酶切后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酶切鉴定,并测序证实。以磷酸钙沉淀法分别将重组质粒转染COS27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瞬时表达的蛋白。结果 获得分别含有编码汉坦病毒(HV)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2G1、pcDNA3.12G2;在转染的COS27细胞内,用IFA可检测到细胞内有特异性荧光。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HV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COS27细胞中瞬时表达。

汉坦病毒, 膜糖蛋白类, 真核细胞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 mRNA的测定及应用

瞿涤, 龙健儿, 黄莉娜, 秦智强, 王文逸, 陈敏婕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6(3):229-23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研究鸭IFN-γ(DuIFN-γ)在感染及控制病毒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基于βarlln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了β-actin的郭分cDNA为看家基因,然后构建DuIFN-γ靶片段的竞争性内参照,建立检测DuIFN-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PCR方法。结果 建立了检测DuIFN-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PCR方法,并检测了在PHA刺激下鸭外周血单核细胞IFN-γmRNA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HA刺激24~36h,DuIFN-γmRNA转录量最高。以此方法对用DHBvpresDNA或与IFN-γDNA共免疫DHBv感染鸭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FN-γ表达质粒作为DNA免疫佐剂。可以增强宿主IFN-γ的应答。结论 IFN-γ表达质粒为DNA疫苗的有效佐剂。DuJFN-γ基因转录的半定量竞争性RT-PCR方法为研究鸭IFN-γ在DHBv感染及清除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鸭IFN-γ, 竞争件RT-PCR, 鸭乙犁肝炎病毒, DNA免疫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复方药物ZL-1在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模型中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瞿涤, 牛巍, 张继明, 王文逸, 龙健儿, 曾毅, 李泽琳

上海医学,2003(4):234-23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ZL-1在鸭己型肝炎病毒(DHBV)持续性感染模型中抗嗜肝DNA病毒的作用。方法 应用中药复方ZL-1治疗实验感染鸭,口服给药,剂量500mg•kg-1•d-1,分2次服用,连续4周。采用斑点分子杂交和southem印迹杂交检测治疗后感染鸭血清和肝脏中病毒的动态变化。同时以拉米夫定及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结果 复方药物ZL-l治疗后血清中DHBvDNA均数从3.6×1010拷贝/ml下降至0.9×1010拷贝/ml(P<001),抑制病毒率为75%,但尚不能清除病毒血症,肝组织中总DHBvDNA和DHmv超螺旋型DNA量无明显减少,停药观察2周,病毒复制反弹不明显。拉米夫定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病毒血症(P<0.01),抑制病毒率达99%,同时肝组织中总DHBVDNA和DHBV超螺旋型DNA量减少,但停药观察2周,病毒复制反弹明显。安慰剂组(口服生理盐水)治疗前后病毒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药物ZL-1治疗4周可使感染鸭病毒血症降低。但不能清除病毒血症,肝脏中病毒复制水平也无显著下降。

抗病毒治疗,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NA疫苗诱导小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动态变化和动态分布!①

瞿涤, 张炜, 董生福, 孙淑惠, 汪垣②, 李光地②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6):379-38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用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144个氨基酸的重组质粒DNA(简称pHBc144)100μg免疫C57BL/6小鼠,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pHBc144免疫后抗原特异性CD8+细胞逐渐增多,在初次免疫的第14天出现第一个免疫应答高峰,此后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数量逐渐下降进入免疫记忆期并在1年内维持在稳定水平。加强免疫后在第10天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达到高峰,约是初次免疫应答高峰的2倍,此后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度比初次免疫应答减缓。结论:pHBc144DNA疫苗可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DNA疫苗

合作学者

  • 瞿涤 邀请

    复旦大学,上海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