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17日

【期刊论文】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①——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

焦养泉, 陈安平, 王敏芳, 吴立群, 原海涛, 杨琴, 张承泽, 徐志诚

沉积学报,2005,9(3):391-37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砂体的结构和规模因沉积体系的不同而异,它们对铀成矿贡献的差别很大。作者通过露头调查、钻孔岩心分析和砂分散体系制图,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下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直罗组底部砂体并非传统认识上的辫状河成因。实际上,它可以分为上、下两个亚段。虽然两个亚段的物源和砂分散方向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北西-南东向),但成因完全不同。下亚段主要由辫状河体系和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构成,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构成了研究区的主体。上亚段主要由曲流河体系和(曲流河)三角洲体系构成,虽然(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也是研究区的主体构成部分,但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却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这是湖泊向西北方向扩展的结果。正是由于上、下亚段成因的不同,导致了下亚段砂体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好的连通性,而上亚段砂体规模变小、非均质性增强。砂岩型铀矿勘探的实践证明,矿体主要聚集于下亚段砂体中。因此看来,上述认识可以用于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的总结和铀成矿空间的定位。

沉积体系, 砂体成因, 砂岩型铀矿床, 直罗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17日

【期刊论文】碎屑岩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层次结构

焦养泉, 李思田, 李祯, 温显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6(2):1-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储层物性非均质性与沉积体系内部的构成单位关系密切,可以舟足度进行研究:(1)在沉积体系缎的大尺度范围内,不同的沅积体系具有不同的储集性能;在同一沉积体系中,不同的成目相孔渗值差别极大,主要取决干沉积作用过程中古木流能量和环境的变化。(2)在成目相级的中R度范围内,軎流体流动单元内部厦不同的流体流动单元之间孔渗值存在明显的整体差别,这与构成流体流动单元的储层岩性相差系密切。如果叠加有不均匀的成岩作用的影响,那幺漉体流动单元的物性将会大大地降低。(3)在岩芯级的嫩尺度范围内,多孔舟质具有軎向异性特征。

非均质性, 流体流动单元, 储层岩性相, 层次结构, 储层物性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17日

【期刊论文】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规律探讨①

焦养泉, 陈安平, 杨琴, 彭云彪, 吴立群, 苗爱生, 王敏芳, 徐志诚

铀矿地质,2005,1(1):8-1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与直罗组底部砂体的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其中,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和沉积物粒度来表征。在平面上,铀成矿主要分布于辫状河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过渡的辫状分流河道一侧,最佳成矿区则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频繁分岔处和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发区的河道砂体边缘,且随着隔挡层数量和厚度的增加,铀成矿几率和品位逐渐降低;在垂向上,隔挡层的存在可以导致多个垂向序列单元、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卷头的发育。统计发现,中砂岩和细砂岩是铀成矿的最佳载体,所以在每个垂向序列单元中,铀矿通常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中下部。铀的成矿机理一方面可能是砂体非均质性通过对成矿流体运移状态的影响进而实现对铀成矿的控制,另一方面可能与沉积环境相变导致还原性物质的增加有关。通过砂体非均质性研究而总结的铀成矿规律是进行铀成矿空间定位和预测的基础。

砂体非均质性, 隔挡层, 砂岩型铀矿, 直罗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17日

【期刊论文】滦平盆地成岩作用过程及古热流体幕式运移事件分析

焦养泉, 武法东, 李思习, 张文淮

岩石学报,2000,4(16):615-62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凛平断陷盆地形成于中佧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物厚度数千米,其中西瓜园组开阔湖泊沉积体糸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为烃源岩、碎屑岩型输导层和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充分条件。早白垩世以后,盆地持续沉降,烃源岩成熟并排烃,与烃源岩沟通的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构成了油气输导层。可能在燕山或喜马拉雅造山期,盆地遭受剥蚀流体在辅导层中运移叶开;成了五种胶结物。其中硅质和钙质胶结作用对辅导层影响最大。相对早期的硅盾胶结之后仍然留有较大的孔隙t而相对晚期发育的钙质胶结作用则以全面地充填孔障为特征。在胶结过程中舍烃热流体便以包裹体的形式得以保存。研究表明输导层中共发生过五暮古热流体运移事件。其中第一、二暮记录于硅质脏结物中,包裹体数目少,有机与无机共存,均一温度分别为141.4℃ 和161.7℃ 。后三暮记录于钙质胶结轴中。第三幕主要为无机高温热流体事件,无机包裹体小(5.2urn),均一温度为162.2℃,分市于方解石解理所包围的核心。四暮为有机与无机共存的低温热流体事件,有机包裹体较大(6.3bLm),均一温度为109.5℃,主要产出在方解石的解理附近。第五幕为高温的气志有机热流体事件,包裹体极小(2.5m),均一温度为216.8c,形成于方解石崔裂隙中。强烈的胶结作用及多幕音烃热流体事件的存在是识别古音油气系统最直接的证据。后期的构造破坏不利于现令的油气勘探。

泾源岩, 输导层, 成岩作用, 热流体事件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17日

【期刊论文】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构成及不均一性露头研究

焦养泉, 李思田, 杨士恭, 陈俊亮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3,7(4):441-45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论证了河口埂和水下分流河遭砂体的内部构成是产生储层砂体不均一性的根本原因。成岩作用(富铁钙质胶结作用)使沉积不均一性更加复杂化。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三角洲前缘的主要组成部分。口坝砂体中沉积事件问的不连续面和沉积构造产生了垂向不均一性。水下分流河遭砂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河道单元,河道单元被一系列底(中刷面或内冲刷面(第三/第四级界面或第五级界面区)分开。储层岩性相又是河道单元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河道单元中,沉积构造、粒度、填隙物和分选性等参数的不均一性变化取决于古水流强度的变化。砂体内部构成和不均一性严格地控制着储层内部高孔隙度、渗透率和漉动单元的分布。

内部构成, 河道单元, 储层岩性相, 不均一性,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合作学者

  • 焦养泉 邀请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