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的一种新途径——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王国灿

地质科技情报,2002,12(4):1-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介绍了碎屑颗粒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前提及方法学。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颗粒年龄法的核心是通过逐一测定计算单颗粒裂变径迹年龄,然后将获得的一批单颗粒年龄进行高斯拟合或二项式拟合,获取其最佳的颗粒年龄分布,从而反演样品的不同源区的热历史。碎屑锆石和磷灰石因其在风化剥蚀搬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而成为目前进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中最常用的矿物类型,特别是碎屑锆石的裂变径迹密度大,单颗粒的裂变径迹具有可定年的统计意义,从而成为颗粒裂变径迹测年方法的首选矿物。

碎屑锆石及磷灰石, 裂变径迹颗粒年龄法, 蚀源区, 剥露史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东昆仑东段哈拉郭勒—哈图一带中生代的岩石隆升剥露——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证据

王国灿, 向树元, JohnI.Garver, RobertP.Wintsch, MaryRoden-Tice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11(6):1-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根据对东昆仑地区东段哈拉郭勒—哈图一带不同高度基岩的系列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和中酸性侵入岩角闪石压力计分析揭示了东昆仑东段中生代的岩石隆升剥露冷却历史。巴隆哈图一带中酸性侵入岩角闪石压力计分析结果反映晚海西—印支期以来的总体剥露幅度约8~9km,早二叠世至晚三叠世初剥蚀作用极为缓慢,大约为20~40m/Ma。不同高程样品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揭示了东昆仑地区东段在中晚侏罗世处于缓慢的岩石隆升剥露阶段,其中中侏罗世相对较快,抬升速率77~88m/Ma,晚侏罗世相对较慢,抬升速率小于37m/Ma,且呈减慢趋势,这种减慢趋势反映了早中侏罗世之交强构造抬升期后的逐渐衰退。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结果反映了中侏罗世以来的剥蚀速率一般不超过55m/Ma,岩石的剥蚀速率与岩石的抬升速率基本为同一量级,中侏罗世—白垩纪剥蚀作用与岩石抬升作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东昆仑东段, 中生代, 隆升剥露, 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东昆仑东段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与地貌变迁

王国灿, 吴燕玲, 向树元, 贾春兴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11(6):583-59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东昆仑山的现代地貌格局为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山系和盆地(谷地)相间列,第四纪沉积和岩相分布与地貌格局存在良好的匹配性,第四纪不同时代沉积反映了山系的成山作用过程。显著地貌分异首先出现于北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即早更新世中晚期(1525ka),表现为受布尔汗布达山地貌控制的其南部山脚的早更新世中期(1525ka)左右冲洪积物的始现。南部马尔争—布青山的成型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这次成山作用在整个青藏高原昆仑—黄河源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更南部的查哈西里山在1113.9~979.6ka间的沉积特征也显示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即由湖相转变为冲洪积相,但在这一时期查哈西里山总体仍为沉积区,山系并未形成,山顶最高层位粗冲洪积物的砾石成分统计和砾石扁平面产状统计仍显示物源来自北部,沉积与北部隆起的马尔争-布青山有关,查哈西里山真正隆起高于两侧,应发生在晚更新世。伸展断裂组合与地貌之间的良好耦合关系表明,东昆仑地区山体的崛起与伸展断裂构造之间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山系突出于高原面的成山作用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伸展作用,这一伸展作用应与青藏高原整体隆升后边缘的重力失稳垮塌及均衡作用相联系,这种伸展垮塌随着时间的迁移向南发展。

东昆仑东段, 第四纪, 成山作用过程, 伸展构造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王国灿, 王青海, 简平, 朱云海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10(4):481-49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PbSHRIMP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小庙岩群(Pt2x)碎屑物源区是年龄大于24亿年的岩石,24~25亿年的碎屑锆石的群组年龄很可能反映了小庙岩群源区的一期变质作用时间。个别32亿年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源区存在古太古代的陆核。变质锆石及深熔成因的锆石给出的1035~1074Ma群组年龄是小庙岩群的主期构造热事件时间,反映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洋盆的闭合和南北不同基底块体的愈合,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表现。

东昆仑, 前寒武纪, 锆石U Pb, SHRIMP 年龄, Rodinia 超大陆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东、西昆仑山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作用对比

王国灿, 杨巍然, 马华东, 王岸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2005,9(3):157-16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东、西昆仑晚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昆仑山现代地貌格局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经过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昆黄运动和中更新世晚期的共和运动形成的,山系的崛起在时空演化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而西昆仑山在第三纪已有明显的地貌反差,第四纪地貌反差加剧。东昆仑地区在昆黄运动后尽管形成了近东西向的东流水系,但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并奠定现代河流水系格局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与共和运动大体同时,而西昆仑地区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主要发生于早更新世晚期,与东昆仑的昆—黄运动大体同时。在剥蚀程度上,东昆仑最上部3km的去顶至少延续了45Ma,而西昆仑公格尔—塔什库尔干地貌单元只延续了2~5Ma。控制东、西昆仑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动力背景可能取决于强烈加厚及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岩石圈边缘的重力伸展垮塌与来自南部的挤压应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考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机制,不仅要注意隆升作用的共性,更要强调不同部位隆升过程及动力学的差异性。

东、西昆仑, 晚新生代, 构造隆升

合作学者

  • 王国灿 邀请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