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复合蛇绿混杂岩带及“东昆中断裂带”地质涵义

王国灿, 张天平, 梁斌, 陈能松, 朱云海, 朱杰, 拜永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3(2):1-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东昆中断裂带中存在多期蛇绿岩组合,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次裂解成洋。断裂带中主要的3类各不相同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组合分别可与新元古代早期、加里东期末和晚海西期的3次碰撞缝合事件相匹配。“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不能仅限于东昆中断裂带,而应包括原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和整个东昆南单元,是一多旋回俯冲碰撞的复合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东昆中断裂带作为统一的纵贯东昆仑造山带的线性构造变形带应形成于印支期陆内构造变形阶段,是碰撞后的陆内构造变形产物。

东昆中断裂带, 东昆中复合蛇绿混杂岩带, 韧性变形组合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东、西昆仑山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作用对比

王国灿, 杨巍然, 马华东, 王岸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2005,9(3):157-16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东、西昆仑晚新生代以来隆升过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昆仑山现代地貌格局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经过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昆黄运动和中更新世晚期的共和运动形成的,山系的崛起在时空演化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而西昆仑山在第三纪已有明显的地貌反差,第四纪地貌反差加剧。东昆仑地区在昆黄运动后尽管形成了近东西向的东流水系,但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并奠定现代河流水系格局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与共和运动大体同时,而西昆仑地区向南的强烈溯源侵蚀主要发生于早更新世晚期,与东昆仑的昆—黄运动大体同时。在剥蚀程度上,东昆仑最上部3km的去顶至少延续了45Ma,而西昆仑公格尔—塔什库尔干地貌单元只延续了2~5Ma。控制东、西昆仑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动力背景可能取决于强烈加厚及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岩石圈边缘的重力伸展垮塌与来自南部的挤压应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考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机制,不仅要注意隆升作用的共性,更要强调不同部位隆升过程及动力学的差异性。

东、西昆仑, 晚新生代, 构造隆升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冀北崇礼一赤城大断裂的多相逆冲——兼论内蒙地轴隆升的构造制约因素

王国灿, 谭应佳, 王方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2,11(6):621-63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阐述了内蒙地轴南缘崇礼一赤城东西向大断裂的多变形变质相构造岩带特征,确定并阐明了五台一吕梁期的角闪岩相韧性逆冲、海西晚期的绿片岩相脆一韧性逆冲及燕山早期的表层次脆性逆冲的多次逆冲运动。根据各期构造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对北盘内蒙地轴在几次逆冲期的抬升幅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内蒙地轴是水平挤压体制控制下的隆起带。

崇礼一赤城大断裂, 内蒙地轴, 逆冲运动, 变形变质相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东昆仑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王国灿, 王青海, 简平, 朱云海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10(4):481-49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东昆仑地区有一系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出露,这些基底岩块可以划分为两类:北部基底以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白沙河岩群和中元古代的小庙岩群为代表,南部基底以古、中元古代苦海杂岩为代表。对北部基底岩系小庙岩群变质碎屑岩系的锆石UPbSHRIMP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小庙岩群(Pt2x)碎屑物源区是年龄大于24亿年的岩石,24~25亿年的碎屑锆石的群组年龄很可能反映了小庙岩群源区的一期变质作用时间。个别32亿年的碎屑锆石年龄指示源区存在古太古代的陆核。变质锆石及深熔成因的锆石给出的1035~1074Ma群组年龄是小庙岩群的主期构造热事件时间,反映以清水泉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元古代洋盆的闭合和南北不同基底块体的愈合,是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在东昆仑地区的表现。

东昆仑, 前寒武纪, 锆石U Pb, SHRIMP 年龄, Rodinia 超大陆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24日

【期刊论文】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王国灿, 杨巍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8,9(5):1-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运用构造年代学方法对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印支—早燕山期(240~180Ma)是大别山广泛的逆冲或楔冲抬升时期,中深层次为向北西或北北西方向的透入性韧性逆冲推覆或楔冲,浅表层次为向造山带两侧的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现出分层楔入—逆冲抬升作用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96Ma)大别山又一次发生广泛的隆升作用,有关隆升构造包括顶托式片麻岩穹隆、岩浆底辟穹隆及西大别的背向式剥离滑脱构造,其中对岩石抬升剥露影响最大的是顶托式片麻岩穹隆,且以东大别罗田穹隆区及岳西穹隆区的抬升剥露幅度最大。晚白垩世早期,在北西-南东向伸展条件下,麻城-药铺-青山弧形剥离断层形成,随之在晚白垩世晚期至老第三纪发生差异断块隆陷构造,引起东大别核部地区,特别是罗田穹隆区进一步掀斜抬升。

隆升作用, 构造年代学, 大别造山带, 中新生代

合作学者

  • 王国灿 邀请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