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8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20日

【期刊论文】眼外肌功能亢进与不足程度的分级方法

麦光焕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663~66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20日

【期刊论文】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麦光焕, 李艳娜, 余焕云, 余新平, 张平, 林小铭, 邓大明, 康瑛, 吴河坪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11(3):114~11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观察兔眼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发生与直肌切断的数目和组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离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是否能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4组,分别切断内和外直肌、上和下直肌、内和外直肌加一条垂直肌、4条直肌,其中右眼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左眼不分离保留血管。在术后4周取兔眼的虹膜和睫状体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保留血管眼以及不保留血管眼中切断两条水平肌眼未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而切断上下直肌以及3条以上直肌眼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病理学变化,其中包括:虹膜上皮细胞及基质水肿,睫状体基质出血、白细胞浸润等。结论 单纯切断兔眼两条水平直肌一般不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同时切断上下直肌或# 条及以上的直肌则可能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虹膜和睫状体表现出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可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眼前段缺血, 睫状前血管, 病理学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20日

【期刊论文】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电镜研究

麦光焕, 李艳娜, 余新平, 余焕云, 邓大明, 林小铭, 康瑛

眼科研究,2004,22(1):57~5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超微病理变化及分离和保留睫状血管对其发牛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32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第1组双眼分别切断内外2条水平直肌。第2组双眼分别切断上下2条垂直肌。第3组双眼分别切断上下及内或外直肌共3条直肌。第4组双眼分别切断内外、上下4条直肌。每组动物均在右眼分离保留睫状血管。左眼切断直肌和睫状血管。术后4周取虹膜和睫状体组织电镜检查。结果 第1组动物双眼无明显缺血改变,第2、3、4组不保留血管眼有明显甚至严重缺血改变,保留血管眼无缺血改变。结论 论证了切断不同的直肌引起的眼前段不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眼前段缺血发生的关系,分离和保留睫状前血管可以有效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眼前段缺血综合征, 斜视, 超微结构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20日

【期刊论文】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

麦光焕, 邓大明, 林小铭, 康瑛, 郭彦, 杨晓, 袁春秀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3):156~15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征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外斜视A征患者行上斜肌减弱术、内直肌缩短术或(和)外直肌后退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位、斜视度数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 在32例外斜视A征患者中,上斜肌功能亢进31例(双眼27例,单眼4例),内直肌功能不足20例(双眼16例,单眼4例)。行上斜肌部分肌腱切除术13例(双眼12例,单眼1例),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18例(双眼15例,单眼3例);行内直肌缩短术17例(双眼11例,单眼6例),行单眼内直肌缩短及外直肌后退术10例;行外直肌后退术4例(双眼1 例,单眼3例)。术后眼位恢复至正位28例(87.5%),外斜视A 征消失31例(96.9%),其中4例患者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结论 外斜视A征作为斜视A-V综合征中的主要斜视类型,上斜肌功能亢进和内直肌功能不足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和临床特征;矫正外斜视A 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是上斜肌减弱术和外斜视矫正术。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20日

【期刊论文】下斜肌减弱术对日艮球旋转状态的影响

麦光焕, 余新平, 余焕云, 陈静嫦, 邓大明, 林小铭, 康瑛, 吴河坪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243~24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了解主、客观旋转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0例(40只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行双眼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应用双马氏杆试验(DMRT)检查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术眼的主观旋转度数;术前和术后1周对其中15例(30只眼)患者行眼底照像,并使用绘图软件测量黄斑一视乳头夹角度数,记录术眼的客观旋转度数。结果 9例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术前DMRT均阴性,术后2个月1例主观内旋转50°;在11例下斜肌继发性亢进患者中,4例术前DMRT外旋转25°-50°,术后2个月11例均无主观旋转度数。眼底照像示全部患者左、右眼平均客观旋转度数术前分别为外旋转14.92°±4 51°和外旋转16.83°±6.39°,下斜肌减弱手术后1周分别减少10.54°±3.75°和13.07°±3.38°;双眼手术前、后客观旋转度数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或出生早期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主、客观旋转检查结果不一致。下斜肌减弱术可矫治眼球外旋转斜视;术后主观旋转状态的变化存在复杂的代偿机制;主、客观旋转状态的变化仍存在不一致性。

动眼肌, 眼球运动, 眼外科手术, 斜视

合作学者

  • 麦光焕 邀请

    中山大学,广东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