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12日

【期刊论文】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幼虫发育类型及其在东太平洋的地理分布

刘春莲, Annette Schmid-Rohl , Hans-Joachim Rohl , 杨建林, 白雁

海洋通报,2002,21(3):19~2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沿东太平洋浅海分布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数据显示,大量非浮游异养型双壳类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其中某些种的纬度跨度可达30°以上,这些种绝大部分是分布在38°N~5°S之间。东太平洋沿岸海流、热带海洋相对适宜的环境以及生物地理分区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经历浮游异养型幼虫发育阶段的双壳类一般具有较高的地理散布潜力,但是,其中某些种由于其对环境的忍耐性较差,只能局限于狭窄的分布范围。东太平洋浅海双壳类的种多样性以及非浮游异养型与浮游异养型双壳类的比例随纬度发生变化。低纬度地区显示很高的多样性,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浮游异养型双壳类的下降率大大高于非浮游异养型。热带地区以浮游异养型双壳类占主导地位,随着纬度增加其所占比例减少,而非浮游异养型双壳类的比例随纬度增加而逐渐提高。表明随纬度增加所发生的环境变化对浮游异养型双壳类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以本身卵黄为幼虫营养来源的非浮游异养型双壳类影响相对较小一些。

双壳类, 幼虫类型, 地理分布, 东太平洋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12日

【期刊论文】影响湖相沉积岩中有机碳分布的主要因素①-以三水盆地为例

刘春莲, 杨建林, Hans-JoachimRÊhl, AnnetteSchmidRÊhl-

沉积学报,2001,19(1):410、411、511、61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湖相沉积中的有机质含量随有机质堆积条件变化而发生波动。本文以三水盆地下第三系土布心组二段地层为例,对其作高分辨率岩芯取样并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分析生物学因素对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在较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水生浮游生物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由于此时湖泊与海洋沟通,出现半咸水环境,硫酸盐还原作用显著,不利于有机质保存。所取岩芯段的中上部即是这种情况,以低TOC 和高SRI 值为特征。而当气候湿润时,植物繁荣,湖水淡化,陆源有机质丰富。缺氧条件下的有机质降解主要是效率极低的发酵作用。有利于有机质保存。这种情形出现于岩芯段的下部,以较高TOC和较低SRI值为特征。

有机碳 地球化学 三水盆地 土布心组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12日

【期刊论文】广东三水盆地始新统■心组生油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刘春莲, , 秦红, 车平, 翟伟, 石贵勇, 周永章, 谢叶彩, 董艺辛

古地理学报,2005,7(1):125~13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 的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Co、Ni/V 的变化, 对三水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心组红岗段生油岩的沉积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心组红岗段下部(亚段A) 表现为较稳定的地球化学特征。各元素丰度及其比值指示这一时期陆源输入持续较高、且物源组成变化不大。由于海水入侵的影响, 湖盆水体盐度相对较高, 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O2-H2S界面位于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红岗段中上部(亚段B、C)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为频繁且幅度很大,反映古气候和湖盆沉积条件的迅速变迁。在潮湿气候条件下,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以Al、Ti为代表的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较高, 而Mg、Ca等盆内化学沉积元素含量较低。古氧气指标指示底部水体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因而有机碳含量较高。在间歇性干旱时期, 陆源输入减少,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蒸发作用的加强,水体盐度加大,内源元素丰度以及Mg/Ca、Sr/Ba、Sr/Ca和Na/Ca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体为氧化环境,O2-H2S界面多位于水/沉积物界面或沉积物中。上述两种气候条件在红岗段中上部沉积时期交替出现。红岗段沉积后期由于淡水的长期输入,湖水呈现逐渐淡化趋势。

元素地球化学 生油岩 ■心组 古近系 三水盆地

上传时间

2009年04月12日

【期刊论文】珠江三角洲全新统横栏组淤泥沉积中的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值记录*

刘春莲, 杨建林, 白雁, 杨小强, 谢叶彩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1):127~12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广州番禺区ZK5孔中全新统横栏组淤泥沉积进行了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值分析。根据其变化可划分2个不同的沉积环境阶段。阶段Ⅰ(1518~910m)的总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总氮含量很低,碳氮比值较高。表明其有机质以陆源为主, 有机质生产力明显受气候的控制。阶段Ⅱ(9~114 m) 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上升,变化较小,而碳氮比值下降。表明其主要受海洋的影响,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原地浮游生物。

有机碳, 碳氮比值, 珠江三角洲, 横栏组

上传时间

2011年08月19日

合作学者

  • 刘春莲 邀请

    中山大学,广东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