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8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5月08日

【期刊论文】自身免疫性肾炎模型中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克隆诱导及免疫学行为分析

姜傥, 刘云启, 谭敏, 关伟明, 周建中, 董秀清

中华肾病杂志,2003,19(2):99~10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了解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ART)在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可能致病作用, 探讨肾脏自身免疫性损伤与致肾炎性ART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Brown-orway(BN)大鼠氯化汞(HgCI)自身免疫性肾炎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型体内的致肾炎性ART进行克隆诱导以及分离、活化、增殖等处理,并采用动物转输试验、噻唑蓝(MTF)法、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对所获ART的致病性、抗原性以及免疫学行为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1)成功建立了BN大鼠自身免疫性肾炎模型;(2)在BN大鼠自身免疫性肾炎模型中诱导、分离、获得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3)发现所获ART克隆对大鼠自身基底膜抗原成分层粘蛋白(1aminin)有明显的增殖活性;(4)将所获ART细胞克隆转输至同种正常BN大鼠后,后者出现与原模型鼠相类似的临床、病理改变;(5)细胞表型分析发现所获ART细胞克隆多具有CD3/CIM的免疫学特征;(6)与对照组相比,所获ART细胞克隆的培养上清中,主要含有细胞因子IL-4[(455.0±85.1)ng/L比(139.0±46.7)ng/L,P<0.01)]。IFN.的分泌量与对照组细胞无明显差异[(124.0±34.6)ng/L比(147±50.3)ng/L,P>0.05。结论 在氯化汞致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中。经定向诱导、分离所获的ART细胞克隆,可呈现明显的抗原特异性及转输致病性。细胞免疫分析显示这些ART克隆的免疫表型主要为CD3/CIM,其在体外可分泌大量的Th2型细胞因子IL-4。因此,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及参与有关。

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性, 克隆, 自身反应性T细胞

  • 17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75下载

  • 0

  • 引用

上传时间

2009年05月08日

【期刊论文】全面实验室自动化与自动化管理理念

姜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3):129~13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上传时间

2009年05月08日

【期刊论文】热休克蛋白90与类固醇激素受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姜傥, 欧阳涓, 综述, 审校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4):217~21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一类重要的应激蛋白,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的折叠、运输等过程。作为类固醇激素受体的伴侣蛋白,HSP90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功能状态,因而极有必要对HSP90的异常合成、分布、功能及其与类固醇激素发挥生理效应和治疗作用之间的关系、调节机制作深入的探讨。现就目前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热休克蛋白质类, 分子伴侣, 受体,, 类固醇

上传时间

2009年05月08日

【期刊论文】Wilms瘤1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作用

姜傥, 袁飞, 刘云启, 杜勇, 周建中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8):448~45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Wilms肿瘤1基因(WT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体外原代培养TEC分别置含IL-1α(10ng/ml)、IL-1α+抗WT1中和抗体(10μg/ml)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观察TEC的形态变化及免疫学特征。采用RT-PCR检测各组TEC中WT1及α-SMA的表达。结果 经IL-1α掺入培养5d后,体外培养的TEC形态特征趋于成纤维细胞化,细胞拉长、梭形变,失去原有的呈铺路石样的生长方式。电镜下细胞极性丧失,表面微绒毛消失。正常情况下,成年TEC不表达WT1。经IL-1a掺入培养1d后,TEC重新表达WT1,同时伴有α-SMA的表达;3d后WT1表达消失。呈一过性特征,而α-SMA的表达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在培养中掺入抗WT1抗体以中和WT1基因产物后.尽管仍给予IL-1a刺激,TEC大都保持原有特征不变,α-SMA及WT1mRNA仅呈微弱表达。结论 高浓度IL-1α可导致FEC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在TEC的转分化过程中。WT1基因的重新、一过性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成年TEC重新获得WT1表达,可能是其发生转分化的内在启动机制。体外中和WT1的基因产物可明显抑制TEC的转分化进程,并可能籍此影响肾脏的纤维化发生。

肾小管, 上皮细胞, Wilms瘤基因, 转分化

上传时间

2009年05月08日

【期刊论文】肾小管炎在肾小球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姜傥, 关伟明, 周建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1):63~6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判断肾小管炎出现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的诊断价值和实际意义。[方法]712例肾穿刺活检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镜检查,并对肾小管炎等病理特征进行半定量计数。[结果]①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常出现肾小管炎改变。②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其病变特异性,尤以血管病变相关性肾病、新月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较为多见。③在急性、活动性病变中,肾小管炎的发生较严重,且多发生在尚未出现明显萎缩的小管中。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中,受累小管多发生明显萎缩,且与肾间质炎性浸润及纤维化关系密切。④肾小管炎的浸润细胞多为淋巴及单个核细胞。[结论]在一些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可出现肾小管炎的病 理改变,其发生与特定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关系密切。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可能参与并加重肾脏损害,在病理诊断中需注意观察。

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 肾炎,, 间质性/, 病理学

合作学者

  • 姜傥 邀请

    中山大学,广东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