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09日

【期刊论文】清代西北地区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对清代陕甘两省地方志的考察

王社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19(1):138~14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清代是我国西北地区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当时的地方官员对当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普遍没有意识。个别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集中表现在对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的认识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的关注。

地方志, 官员, 环境意识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09日

【期刊论文】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体系和规模演变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4):79~8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宋金时期的快速发展和元代的衰落调整两个阶段。这一时期山西地区的城镇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城镇数量在前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城镇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中等以上规模的城镇数量很少,并处于下降之中。宋金时期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城镇数量的增加不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商品流通的需求增长所致,大多是出于军事或税收的需要而设。

辽宋金元时期行政体系, 山西城镇, 城镇体系, 城镇发展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09日

【期刊论文】民国初年山西地区的植树造林及其成效*

王社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3):105~10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民国初年,山西地区曾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植树造林活动,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时推行植树造林的目的不是要扩大山西的森林植被,改变山西的生态环境,而是借此机会充分利用山西的人力、地力增殖财富,以便增收赋税,解决财政困难,因此对于在植树造林过程中的造假舞弊行为不闻不问,不重视调动地方官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也没有组织专业培训和投入较多的经费。

民国, 山西, 植树造林, 成效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09日

【期刊论文】论汉长安城形制布局中的几个问题

王社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2):131~14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对汉长安城的中轴线、布局特征、布局原则以及城郊布局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汉长安城的中轴线应是经未央宫前殿东侧的南北大道和横门大街,而不是安门大街;与我国古代其他都城不同,汉长安城无城、郭之分,是一座城郭合一的都城;但在朝宫和市场的位置安排上,仍然遵循着《周礼•考工记》“面朝后市”的布局原则;汉长安城的城郊布局是都城整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城郊范围十分广大,区域特点也非常明确,形成自己的特色。

中轴线城郭朝宫, 市场城郊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09日

【期刊论文】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杂粮作物及其分布

王社教

中国农史,1997,16(3):41~4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依据大量的地方志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杂粮生产及分布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认为明代苏皖浙赣地区的杂粮作物主要有豆类、黍、稷、粟、高粱及芋薯类等,其中豆类作物分布最为普遍,南北各地皆有.尤以黄淮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种植为多,而在旱地所占比重较大的广大丘陵山地种植也为数不少;黍、稷、粟、高粱等作物则以淮北平原种植最为广泛,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甚少,除了在一些山地丘陵地区见到小片的种植以外.广大的平原地带非常罕见;芋薯类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江北较少,其中太湖流域苏松二府交界处的吴淞江南北两岸,以及嘉兴府南部和湖州府东部一带,是明代芋、薯种植较多的地区之一。

合作学者

  • 王社教 邀请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