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11年01月20日

【期刊论文】细胞色素b部分序列探讨石斑鱼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邹记兴, 朱世华, 杨迎春, 郑文娟, 沈锡权

水生物学报,2006,30(4):432~43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石斑鱼的分类在学术界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采用PcR技术,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oes)、青石斑鱼(E. cwoara)、六带石斑鱼(E. sexfasciatus)、褐石斑鱼(E. brunneus),长棘石斑鱼(E. longispinis),吻斑石斑鱼(E. spilotoceps),巨石斑鱼(E. tauvina)以及石斑鱼亚科侧牙鲈属的侧牙鲈(Variola louti)的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402bD的序列,结合GenBank提供的7种中国无记录的石斑鱼:青铜石斑鱼(E. aeneus)、海丰石斑鱼(E. haifensis)、犬牙石斑鱼(E. labriformis)、东大西洋石斑鱼(E M肥。删琊)、白斑石斑鱼(E m此㈨捌琊)、德氏石斑鱼(E. drummondhay)、淡点石斑鱼(E. labriformis),把这14种石斑鱼作为内群,对他们的序列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同为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rinephelinae)的侧牙鲈属(Variola)的侧牙鲈作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对内、外群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14种石斑鱼402bp的叫DNA cv b部分序列的碱基组成上,A+T的含量为53.6%高于G+c含量(46.4%),序列中转换颠授比为4 78,没有突变饱和;(2)青石斑鱼与六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与巨石斑鱼、长棘石斑鱼与吻斑石斑鱼分别聚在一起,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3)系统树中,大西洋与太平洋种类各枝交替汇合,表明石斑鱼的cvt 6序列有严格的保守性,也可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4)揭示在良种选配或遗传管理时,避免居于同枝的石斑鱼混交,将大西洋种类与太平洋种类杂交可能是遗传改良的一种途径。

细胞色素b, 石斑鱼属, 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上传时间

2011年01月20日

【期刊论文】用细胞色素易部分序列研究斑马鱼的分子分类与系统发育*

邹记兴, 项方①, 邹记兴②, 邓凤姣①**, 刘思阳①, 隋阳①

动物学杂志,2004,39(5)13~1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用细胞色素b特异性引物,对长尾斑马鱼、短尾斑马鱼、豹纹斑马鱼、食蚊鱼和青石斑鱼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与Genhank数据库的团头鲂、青鳓鱼、草鱼、金桔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长度为426 bp的细胞色素b同源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是:26.7%A,26.1%,16.6%,30.5%T,密码子第三位点的碱基组成存在较大的偏倚,G的含量仅占6.4%。长尾斑马鱼、短尾斑马鱼和豹纹斑马鱼之间细胞色素b DNA序列变异很小,相似性高于99%。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豹纹斑马鱼先与长尾斑马鱼聚在一起,再与短尾斑马鱼聚为一组。本研究结果支持Frankel和David等人认为豹纹斑马鱼应该是Danio rerio的一个亚种,而不是单独的一个种的观点。

斑马鱼, 分子分类, 系统发育, 细胞色素b

上传时间

2011年01月20日

【期刊论文】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

邹记兴, , 常林,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水生生物学报,2003,27(4):378~38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在水泥池人工养殖条件下,对人工诱导性逆转的“功能性雄性”、天然雄性及天然雌性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亲鱼进行强化培育,自然产卵受精NO2年繁殖季节,共获3cm以上的点带石斑鱼苗145万尾。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程序:(1)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受精率平均81%,最高97%;(2)成熟的“人工变性雄鱼”的精子头部呈球型,精子头径约3.7-6.1um,尾长12.4 44.5um;在水温26℃、盐度3%、pm7.9条件下,精子游动时司最长超过58min精液中90%精子在31min停止游动,与天然雄亲鱼的精子无异,可作为生产雄亲鱼的来源;(3)在东山岛,产卵期由4月初持续到11月中旬,产卵高潮集中在4月底至5月底、9月底至10月初。在24h内,自然产卵通常从16:30持续到次日1:30;(4)产卵适宜水温为23.5-28.6%:最适产卵水温为25.5-26.5℃;(5)水温26℃时,受精卵在盐度2 82%-2.96%的海水中呈悬浮状态,盐度2 82%以下时下沉,盐度2 96%以上时上浮;(6)在水温24.9-27.6℃、盐度3%-3.3%. OH7.6-8.2的情况下,胚胎发育时司为21h。

点带石斑鱼, 亲鱼培育, 产卵受精, 胚胎发育

上传时间

2011年01月20日

【期刊论文】点带石斑鱼仔鱼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

邹记兴, 邹记兴②***,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高技术通讯,2003(5):87~9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出的点带石斑鱼仔鱼,在盐度3%、DH7.9、水温26℃的情况下,对其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点带石斑鱼卵为少黄卵。仔鱼刚孵出时水面漂浮、偶尔旋转,逐渐转向水中上层倒挂悬浮,至卵黄囊消失时,能水面平游、集群、趋弱光、避强光。仔鱼这种运动生活习性的转变是卵黄囊和油球营养向混合型营养和外源性型营养过渡的生理变化相适应的。(2)仔鱼孵出后第1d,卵黄囊容积由0.0339mm3缩小到0.00544mm3,消耗量达84.07%。油球直径也由0.21mm减缩到0.11mm,缩小程度为47.6%。这与第1d器官发育旺盛有关。(3)卵黄囊和油球营养持续72h,混合营养期仅24h。仔鱼转入外源性营养后,随着口径的增大,饵料由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超微轮虫,逐渐向褶皱臂尾轮虫过渡,而且可摄食微囊饲料,摄食比率和摄食强度逐渐增加。充分摄取富含DHA、EPA的适口饵料是后期仔鱼生存的物质基础。(4)饥饿仔鱼初次摄食发生在孵出后72h,摄食率仅为18.1%,而且是“滤食”,96h后逐渐转为主动摄食,12。h记录到最高的初次摄食率为70%,此后逐步下降。仔鱼如果在孵出后第8d仍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关系,即进入PNR期,第10~11d初次摄食率下降为O,第13天全部死亡。(5)仔鱼在初孵时的平均生长速率为0.25mm/d,进入摄食期后饥饿仔鱼出现微弱的负生长。在自然生命过程的13天中,摄食仔鱼的平均生长速率为0.228mm/d,而饥饿仔鱼仅0.018mm/d。

点带石斑鱼,, 营养转换,, 摄食,, 生长,, 不可逆点

上传时间

2011年01月20日

【期刊论文】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①

邹记兴, 邹记兴②***,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章之蓉**(

高技术通讯,2003(4):77~8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和后期仔鱼。(2)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经历了3 次重要的生长变化,分别是:41 前全长缓慢增加,体重负增长;仔鱼期第15~18d 快速生长;仔鱼后期至稚鱼前期的第15~34d高速生长;幼鱼期平稳生长。(3)点带石斑鱼生长发育过程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第一鳍棘与背鳍第二鳍棘的长出与收回。(4)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食性转换过程要经历3个危险期。提出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的方法。

点带石斑鱼,, 仔鱼发育,, 稚鱼发育,, 幼鱼发育,, 生长

合作学者

  • 邹记兴 邀请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