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3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28日

【期刊论文】哈尔滨地区雨滴直径分布函数

朱彬, 张云峰, , 黄建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4):505~51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采用美国PMS公司生产的GBPP2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对1999年5~7月哈尔滨地区几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观测。根据雷达资料和宏观观测,把降水云分为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和积雨云,分析了3类云降水微物理结构,重点研究了不同类型降水的雨滴谱分布特征,拟合了雨滴直径分布函数。

哈尔滨,, 降水微结构,, 雨滴谱,, 直径分布函数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28日

【期刊论文】云对云中大气臭氧影响因子的分析*

朱彬, 肖辉), 朱彬), 黄美元), 李子华), 安俊岭)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3):259~26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应用一个较详细的气相光化学和液相化学耦合的箱体模式,研究了云层对云中大气臭氧的影响过程。这一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因子来考虑:因子A(云的辐射效应),由于云的存在改变太阳光辐射通量,使得对流层光化学反应减弱或增强,从而降低或增加臭氧浓度;因子B(云的吸收效应),云层中液态水对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NOx、NMHC、自由基等)的直接吸收作用;因子C(云的液相化学效应),吸收进入云中的物质发生液相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大气臭氧浓度。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因子对云中臭氧浓度影响的程度差别很大,并且与云层的物理结构有密切关系。讨论了云的吸收及液相化学效应影响臭氧浓度的主要原因。

云 臭氧 光化学 液相化学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28日

【期刊论文】Why does surface ozone peak in summertime at Waliguan?

朱彬, Bin Zhu, Hajime Akimoto, Zifa Wang, Kengo Sudo, Jie Tang, and Itsushi Uno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1, L1710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1]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boundary layer ozone over East Asia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regional scale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with the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hemical species obtained from a global chemistry model. Comparisons with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reproduces the main daily and seasonal features of ozone over eastern Asia.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ozone has a summer maximum and winter minimum at Waliguan station (o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ather than the spring maximum and summer minimum seen at many other observational sites in the East Asian Pacific rim region.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band of a high ozone between 35°N~45°N from the western boundary (70°E) to 130°E in the summertim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asonal trans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Asian monsoon system and transport from eastern/central China, Central/South Asia and even Europe are significantly responsible for the distinct ozone seasonal cycle at Waliguan.

0343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Planetary atmospheres (, 5405,, 5407,, 5409,, 5704,, 5705,, 5707), , 0365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Troposphere-composition and chemistry, 0368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Troposphere-constituent transport and chemistry.,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28日

【期刊论文】极区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朱彬, 徐国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4):602~60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TOMS资料分析了南北极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多年(1979~1992)趋势变化、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十余年来南北极区大气臭氧总量都是下降的,并且存在转折现象,但两者具有不同的多年变化特征和地理分布特征;南北极区的臭氧减少都是春季下降最快;南北极区存在不同的周期振荡现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表现出更强的周期振荡特征。最后探讨了全球大气臭氧变化与大气温度场的关系,表明前者对后者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臭氧, 南北极区, 趋势变化, 季节变化, 转折, 周期, 大气温度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28日

【期刊论文】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

朱彬, , 安俊岭, 王自发, 李一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6):744~74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φO3m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KineticModeling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份组成比例;日臭氧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需要的时间(τO3max)与NMHC/NOx比值及NMHC成份组成比例有关,与NMHC、NOx体积分数关系不大。此外,利用该结果解释了近20a北京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出现时刻具有不断提前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光化学臭氧, 城市臭氧日变化特征, 臭氧前体物, 大气光化学模式

合作学者

  • 朱彬 邀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