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8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期刊论文】重组逆转录病毒pLNCX2-GDNF转染许旺细胞及其表达

李青峰, PING Ping, LI Qing-feng, ZHANG Di-sheng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3,26(2):123~12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转入许旺细胞(SC)以提高其分泌该因子的水平。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合成GDNFcD-NA片段,以逆转录病毒pLNCX2为载体导入许旺细胞内,并运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ELISA及运动神经元联合培养法检测外源性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产物的活性。结果:RT-PCR检测结果示GDNF-SCs表达GDNFmRNA的水平明显优于SCs;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CDNF-SCs抗GDNF蛋白的水平升至正常SCs呈弱阳性;ELISA法检测结果示转染后4周CDNF-SCs分泌GD-NF蛋白的水平升至正常SCs的5.1倍;运动神经元联合培养法结果显示GDNF-SCs分泌的外源生基因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 GDNF基因转染SC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GDNF明显优于正常SCs,外源性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神经生物学活性。

许旺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转染, 逆转录病毒

上传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期刊论文】电场对神经再生微环境中活性蛋白的影响

李青峰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8):470~47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探讨电场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作者采用神经再生室模型,将大鼠分四组:局部神经干电刺组(L组);脊髓神经元电刺激组(N组);(失神经)肌肉电刺激组(M组);对照组(C组)。于术后3、7、14、21、28天,用微量进样器抽取神经再生条件液,进行100↙102分子量以下分子量区域的蛋白电泳与定量扫描分析。实验结果显示:L组在6.16~10.23↙103分子量区域,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其它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认为此变化是电场促进神经再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电刺激, 神经再在, 蛋白, 活性分析

上传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期刊论文】严重电击伤受损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病理分类

李青峰, LI QIng-feng, ZHANG Di-sheng, GUAN Wen-xiang, et al.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6):332~33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进一步分析严重电击伤神经损伤的特点,并探讨神经电击伤的病理分类。方法:1995年~998年,对J2例严重电击伤者手术中行受损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检测由手术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神经束状结构处开始,向近侧直至诱发出稳定的SFP预定有效值。并对此段神经干怍病理切片检查。通过SEP值与病理切片。以及以SEP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患者的功能恢复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严重电击伤神经损伤特点。结果SEP波幅、潜伏期与神经干质量呈正相关: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神经束状结构正常处,未能诱发出稳定的5EP值,病理切片仍可见淋巴细胞浸润。5EP稳定出现处、病理切片显示神经结构已呈正常。根据病理切片将神经电击伤分为四种病理类型。结论 5EP术中检测,能更准确地确定电击神经损伤的受损平面及跳跃性受损特点,为提高电击伤曼损神经修复效果提供依据。

周围神经, 电击伤, 病理分类, 体感诱发电位

上传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期刊论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李青峰, LI Qingfeng, PlNG Plng, ZHANG Disheng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2):69~7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研究使用重组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预构成皮瓣存活的作用,探讨VEGF能否促进正常血供组织的血管化。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动脉8cm移植,两端分别与股动、静脉吻合、成环状植人下腹部皮下组织,对照组局部应用0.9%NaCI和16%聚乙烯乙醇,实验组将VEGF分别溶于0。9%NaCI和16%聚乙烯乙醇局部应用。分别于术后3、4、5周以植人的尾动脉为血管蒂于下腹部形成3cm×4cm大小皮瓣。游离掀起皮瓣后缝回原处,7d后运用面积仪测出存活皮瓣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第5周后的皮瓣存活率VEGF组(75.00%,58.41%)明显优于实验组(10%,25%)。结论:VEGF有利于预构皮瓣的存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聚乙烯乙醇, 基因治疗

上传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期刊论文】严重腕部电烧伤晚期手功能重建远期疗效分析

李青峰, XU Jinghong, LI Oingfeng, CHEN Shouzheng et al

中华烧伤杂志,2000,16,(6):328~33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评价和分析现有各种上腕部电烧伤后手功能晚期重建术式的远期疗效。方法:对47例晚期腕部电烧伤病例所施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的疗效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综合分析。结果在腕部皮肤组织修复和关节功能训练的基础上,以自体肌腱游离移植重建手屈指功能,疗效中等以上仅占33.4%。I例以吻合胫后动脉带小腿深筋膜的跖肌腱复合皮瓣修复腕部瘢痕、重建屈拇功能,疗程较短,术后粘连较轻。以自体游离神经移植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术后无明显恢复分别占72.7%、81.8%.2例小隐静脉携带的腓肠神经、深筋膜复合组织移植复病例,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3例结合术中逆向诱发电位意大意大叛断神经近侧吻合面,疗效相对较好。结论 移植物受床瘢痕化和血运差是肌腱移植和神经移植疗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宜采用带血运的移植周围组织改善植床血运,提高疗效。神经近侧吻合面的选择应将形态和功能 指标相结合。

烧伤,, 电, 手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方法, 外科皮瓣, 评价研究

合作学者

  • 李青峰 邀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