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4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8日

【期刊论文】SE、STIR及FLASH扫描序列在乳腺疾病MRI诊断中的应用

黄力, 王宁霞, 刘斯润, 陈金城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探讨SE、STIR和FLASH三种扫描序列在乳腺疾病MR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E、STIR和FLASH三种方法对27例患乳腺肿块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普通平扫后,静注Gd-DTPA增强扫描。从病灶显示信噪比、病灶的鉴别诊断方面对三种扫描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三种扫描序列对乳腺组织及病灶均有良好的信噪比显示;SE、STIR扫描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快速扫描的需要;FLASH扫描速度快,强化扫描时既能满足快速扫描的需要,又能较好地区分脂肪和腺体。结论FLASH是较佳的扫描序列。

乳腺疾病, MRI, 扫描序列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8日

【期刊论文】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与卵巢转移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黄力, 郭永梅, 王永安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3):300~30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与卵巢转移瘤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04-2003-11的3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卵巢原发恶性肿瘤和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重点观察肿瘤部位、内部密度、分隔、瘤壁、囊内外赘生物、软组织成分以及腹水,腹膜、网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比较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与卵巢转移瘤各自特点及两者之间的鉴别点。结果24例卵巢原发恶性肿瘤中双侧占13例,其中IIa型3例;IIb型11例;IIc型7例:III型3例。卵巢转移瘤IIa型6例;IIe型1例。结论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以IIb及IIc型多见,转移瘤以IIa型多见。转移灶好发于右侧网膜、腹膜及肝脏。转移瘤肿瘤实性部分呈树枝状或丝网状改变为其特征性改变。

卵巢恶性肿瘤, 转移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8日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8日

【期刊论文】Video/EEG,SPECT和MRI对部分性癫痫定位诊断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

黄力, 王彤歌, 徐浩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探讨录像脑电图检测(Video/EEG),SPECT和MRI3种方法对部分性癫痫的无创性定位和病因诊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52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分别进行Video/EEG,99mTc-HMPAO-SPECT脑血流显像,123I-IomazenilSPECT脑受体显像和全脑MRI检查。根据Video/EEG记录的癫痫发作类型,SPECT显示的rCBF和BZD的分布以及MRI显示的病灶及异常信号强度进行病灶定位、定性。结果:在52例患者中,Video/EEG的定位敏感性为88.5% (46/52);123I-Iomazenil SPECT的敏感性为55.8%(29/52);99mTc-HMPAO-SPECT的敏感性为48.1%(25/52);MRI的病灶检出率是50.0%(26/52)。123I-Iomazenil SPECT与MRI联合检查,其病灶定位敏感性为84.6%(44/52)。对1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MRI诊断的病理符合率为75.0%(9/12)。结论:123 I-Iomazenil SPECT与MRI联合检查能提高部分性癫痫病灶定位的检出率,并能提供可能的病理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部分性癫痫, EEG, SPECT, MRI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8日

【期刊论文】MR表观扩散系数图在脑梗死演变诊断中的价值

黄力, 王秀河, 刘斯润, 黄耀熊

中国放射学杂志,2004,38(2):139~14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探讨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以及在判断脑梗死的转归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DWI和常规MRI对70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86次检查。其中超急性期8次,急性期13次,亚急性期32次,稳定期11次,慢性期32次。测定各期病灶平均ADC值AD、相对ADC(rADC)值及中心-边缘ADC值。结果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平均ADC值为(0.698+_0.104)×10-3mm2/s,对侧为(0.990+_0.161)×10-3mm2/s(t=-14.372,P<0.001);超急性、急性期病灶中心rADC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超急性、急性期rADC最低,随时间延长rADC由低到高,于8~14d出现假性正常化,于慢性期高于正常水平,rADC与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28,P<0。001)。结论梗死灶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DWI及T2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帮助。DWI、ADC图与T2WI相结合对判断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有价值,动态观察可以对疗效进行评价。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扩散, 评价研究

合作学者

  • 黄力 邀请

    暨南大学,广东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