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2日

【期刊论文】风疹病毒分离株在BHK21细胞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

王志玉, 宋艳艳, 姚苹, 王桂亭, 许洪芝, 王芃

中国病毒学,1996,11(4):343~34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本室分离的风彦病病毒(Rv)JR23株在BHK21细胞中的形态及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与Rv标准野毒株Gos-10作了比较。结果表明,Rv JR23株盛染BHK21细胞后6h开始干细融浆内观察刊病毒鞭粒,96h达到高峰。病毒颗粒呈圆形。有双层脂质包膜包绕,直径45~75nm。核衣壳25~35nm。细胞裴内见到大量病毒相关颗粒,直径20~30nm病毒包膜米白于细胞禁中的空泡膜或细胞膜。被RV感染的细胞袋中还观察到“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着许多类似病毒颗粒的囊泡构成。两株RV在形态与形态发生方面未发现差异。

风疹病毒, 形态学,, 形卷发生,, 电子显微镜检查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2日

【期刊论文】风疹病毒JR23株包膜糖蛋白E2的遗传与变异分析

王志玉, 王小凡, 王战勇, 薛永磊, 宋艳艳

病毒学报,2003,19(2):109~11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了探讨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 RV)包膜粮蛋白E2的基因与蛋白的遗传与变异特点,利用DNAstar软件比较JR23株与GenBank中各参考株E2的基因与多肽序列,分析不同RV株E2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及E2蛋白功能关键区的氨酸变异。结果表明,RV E2基因序列比较保守,但JR23析E2基因序列与其它9个分离析之间有明显差异,变异主要集中在484nt-554nt。同源性为90.3%-92.6%之间,与美国疫苗株RA27/3同源性最高,与美国疫苗株HPV77同源性最低,GenBank中的参考株间同源性较高,在96.3%-100.0%之间。E2多肽变异集中于161aa-185aa,但在E2功能关键区,如N端序列、N联粮基化位点、胞质区等则无明显变异。表明RV E2基因序列相对保守,虽然JR23株与GenBank中各参考株的E2基因序列有明显差异,但JR23株E2蛋白在功能关键区表现出遗传稳定性。此结果为阐明R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究RV分子进行特征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写了坚实的基础。

风疹病毒, E2基因, 同源性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2日

【期刊论文】糖化作用对新城疫病毒HN糖蛋白功能的影响

王志玉, 王战勇, 干修平

病毒学报,2002,18(2):155~16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了研究糖化作用对新城疫病毒(NDV)HN糖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特别是对HN保细胞融合作用的影响,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去掉HN分子上的4个糖化位点,然后检测各突变株的细胞表而表达情况、受体识别特性、神经氨酸酶活性、促细胞融合作用、免病沉淀特性等。结果表明,将野毒株NDV HN的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定为100%时,K198R-HN突变株的表达效率为82.6%;而对二者的G1、G2、G3和G4 4个糖化位点分别进行定点突发时,得到8种突变株。它们的表达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D198R-HN-G2和D198R-HN-G4两种突变47.95%、68.9%、42.67%和41.10%;而D198R-HN突变株的G1、G3和G4突变株的受体识别活性突变前后变化不明显,只有D198R-HN-G2突变株的受体识别活性得以恢复较多,从原来的10.96%恢复到32.88%。野毒株HN突变后神经氨酸酶活性普遍降低,尤以G4影响明显,公为野毒株的9.60%而D198R-HN突变株突变后神经氨酸酶活性普遍升高,尤以G2恢复最高,由原来的0.45%恢复到7.59%,野毒株HN的G1、G2、G3和G4突变前后细胞融合情况变化不大;而D198R-HN的G1、G2、G3和G4P突变后,D198R-HN-G1、D198R-HN-G3、D198R-HN-G4没有变化,但D198R-HN-G2使D198R-HN的细胞融合活性得以恢复30.90%。野毒株HN电泳时吴现1条较宽的泳带,当突变掉1个糖化位点时,泳动速度加快。D198R-HN突变株及D198R-HN-G1、D198R-HN-G3和D198R-HN-G4 HN突变株电泳时,呈现两条模糊不清的条带。但D198R-HN-G2突变株HN电泳时,其条带变得窄而锐利,且泳动速度快。上述结果说明糖链能影响HN的表达或从细胞浆运输到细胞表面,G2对HN的受体识别活性影响较大,推测G2糖链部分结构的改变影响到了HN G2周围的表型特性,从而导致神经氨酸酶活性,促细胞融合作用的改变。

副粘病菌毒, 包膜糖蛋白, 表达, 细胞融合, 神经氨酸酶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2日

【期刊论文】用指示基因法定量分析副粘病毒包膜糖蛋白所致的细胞融合

王志玉, 于修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15(2):179~18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分析副粘病毒包膜糖蛋白融合细胞功能的方法。方法 将vTF-7重组痘苗病毒感染BHK21细胞后,分别转染侍测基因DNA和pCIN17β-gal DNA,16h后将两个细胞群混合,37℃ 15h后用NP-40裂解细胞。取上清进行显色反应,在SOFTMAX软件支持下用ELISA自动测定性在570mm测吸光度A值。结果 指示基因法与细胞计数法有密系,r=0.9890(P<0.01);与面积断法的符合率达100。最佳主要应成条件包括:16mmol/L底物浓度;显色反应20~25min;1μgDNA转染量;每种细胞量接种1×105个。结论 指示基因法是一种非常敏感、特异、可重复性好的细胞融合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副粘病毒细胞融台作用功能的研究。并可作为其他病毒细胞融合作用研究的参考,具有较大的推广应价值。

副粘病毒, 细胞融合, 定量分折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2日

【期刊论文】副粘病毒融合蛋白活性位点中亮氨酸基因突变分析

王志玉

病毒学报,2000,16(1):12~1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了确定副粘病毒融合蛋白(F)分子上活性位点中亮氨酸在F的细胞融合作用中的作用。弄清F融合细胞的分子机理,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法创造一个酶切位点,用酶切反应初步筛选突变株,然后用DNA序例分析进一步确定,并在真核细胞内时行表达,Giemsa染色和指示基因法检测细胞融合功能,荧光强度分析(FACS)表达效率。结果表明,hPIV3F第460位亮氨酸(L)和第474位亮氨酸(1)分别突变成丙氨酸(A)(L460A和147A)时,细胞融合功能分别只相当于野毒株的51.24%和48.73%;而第467位L和第481位L分别突变成A(L1467A和L481A)时,细胞融合功能则无明显改变;当第460和467位L同时突变成A(L460A-L467A)时,细胞融合功能降低了79.13%;而474位1和第481位L同时突变成A(1474A-L481A)时,细胞融合功能无明显改变。NDV F第481位L和488位L分别突奕成A(L481A和L488A)时,细胞融合功能分别降低了75.22%和80.04%;将二者共同突变时,则进一步降低,只有野毒株的10.13%。各突变株的表达效率没有改变。说明F分子上与HN相互作用的L,突变后细胞融合作用不同程度下降。

副粘病毒, 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 亮氨酸, 基因

合作学者

  • 王志玉 邀请

    山东大学,山东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