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晚震旦世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

陈汉林, 杨树锋, 董传万, 赵冬冬, 贾承造, 魏国齐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2(6):753~76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沉积盆地,也是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战略接替地区。因此,探讨塔里木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柯坪地区出露了一套晚震旦世玄武岩。晚震旦世的舒盖特布拉克组由碎屑岩夹有玄武岩组成。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辉石和少量橄榄石等组成,具有气孔2杏仁构造,间粒结构和辉绿结构。根据古植物化石和U2Pb同位素年代学的结果确定其年代为晚震旦世。通过对盆地西北缘晚震旦世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玄武岩为一套来源于亏损地幔的板块内部碱性玄武岩。依据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和沉积学特,作者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晚震旦世处于大陆边缘拉张的裂谷环境。这一研究成果对解决塔里木盆地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塔里木盆地, 玄武岩, 构造背景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闽北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陈汉林, 杨树锋, 武光海, 董传万

地质科学,1995,30(2):105~11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法对福建政和地区火山岩系列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其为早古生代的岛弧拉斑玄武岩一钙碱性火山岩组合的岛弧火山岩系,揭示了自浙江龙泉经福建政和、建瓯、南平、将乐、赣南延入广东和平、台山、开平一带存在一条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系。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本区早古生代岛弧的形成和演化作了探讨。

早古生代岛弧 火山岩 拉斑玄武岩系列 钙碱性系列 大地构造演化 闽北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台西南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

陈汉林, 丁巍伟, 王渝明, 杨树锋, 吴能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2):216~22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并结合重力和磁力资料,发现台西南盆地的主要构造走向为NE-NEE向,沉积上具有独特的双层构造,是一个与南海演化密切相关的新生代伸展型断陷盆地。这个盆地早第三纪开始发育,形成了大量的正断层和由它们控制的一系列半地堑,发育了古新世2渐新世的沉积。渐新世末期盆地受挤压作用影响,发育了一系列的逆冲断层和反转构造,表明了台西南盆地“先张后挤”的演化特征,从中新世开始进入热力学沉降坳陷发育阶段。

南海, 台西南盆地, 双层构造, 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高温高压下不同类型糜棱岩纵波速度“软化点”特征及其产生机理*

陈汉林, 杨树锋, 陈汉林**, 董传万, 程晓敢, 翟双猛, 齐德文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3):282~28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在模拟地下某一深度范围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量了糜棱岩的纵波速度,并对样品进行电子探针研究。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的糜棱岩出现纵波速度“软化点”的温压条件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模拟深度分别为: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25km左右;石英闪长质超糜棱岩,27km左右;长英质超糜棱岩,33km左右。指出了纵波速度“软化点”的出现与糜棱岩中矿物部分熔融有密切关系,糜棱岩矿物组成中云母矿物对熔体的贡献最大,而长石和石英的贡献较小。分析表明,糜棱岩中云母类含水矿物含量越高,脱水程度越大,部分熔融程度也越大,纵波速度“软化点”出现的深度越小。

糜棱岩 高温高压纵波速度 ", 软化点", 含水矿物脱水 部分熔融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Origin of Cenozoic 'reverse faults' in northeastern China-an example from the Rongxintun fault in the Liaohe basin, China

陈汉林, Hanlin Chen a, b, *, Shufeng Yang a, Jia Chengzao c, Hongbin Sun d, Xiaogan Cheng 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5 (2005) 167-17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In northeastern China, Cenozoic 'reverse faults' can be found in most basins.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se faults were the products of inversion tectonics during a Cenozoic regional compressional event. This explanation is inconsistent with regional structures that are dominated by normal faults on seismic profile. As a typical example, the Rongxintun fault in northeastern Liaohe basin is systemically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deformation style, sedimentary character, and systemic mapping using seismic data. We conclude that the Rongxintun fault was related to right-lateral strike slipping of the Yannan main fault during the late Paleogene when the Dongying deposition occurred, and it was a secondary right-lateral/reverse fault (P Plane Fault) of the Yannan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The fold was a fault related fold formed as a result of movement along the Rongxintun fault. According to this analysis of the Rongxintun fault, we conclude that the Cenozoic 'reverse fault' in northeastern China was a secondary right-lateral/reverse fault of a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and did not represent a compressional event. This kind of mechanism of 'reverse fault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there was large-scale strike-slip faulting in north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Cenozoic.

Reverse fault, Rongxintun fault, Structural style, Cenozoic, Northeastern China

合作学者

  • 陈汉林 邀请

    浙江大学,浙江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