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陈敏华, 戴莹, 严昆, 杨薇, 吴薇, 李吉友, 张晓鹏, 尹珊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2):116-12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观察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3.0cm)的超声造影灌注时间及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肝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其中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肝硬化合并小肝癌(≤3.0cm)42例48个病灶;记录分析48个病灶造影增强模式,并进行造影前后良恶性诊断5级评分比较。全部病例造影前、后半个月内行增强CT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造影后中高低分化肝癌38个病灶(79.2%)动脉期发生快速强化,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6个高分化小肝癌呈“快进慢出”型;4个肝透明细胞癌中3个≤1.5cm灶呈“慢进慢出”型,另1个2.2cm 肿瘤呈“快进快出”型。造影前仅27个病灶(56.0%)超声作出正确诊断或诊断恶性倾向;造影后14个病灶(29.0%)评分提高2~4分,17个病灶仅提高1分。最终有2个病灶仍未能获得定性诊断,有4个病灶仅诊断恶性倾向,余42个病灶被确认恶性,诊断正确率达87.5%(42/48灶)。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增强模式的初步研究,可为小癌灶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作为CT等影像诊断的互补手段,超声造影可成为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灵敏可靠的方法。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肝硬化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

陈敏华, 吴薇, 杨薇, 高文, 戴莹, 尹珊珊, 霍苓, 严昆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491-349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及分布,探讨其对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就诊的164例确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符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81例射频消融前采用SonoVue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CEUS组),83例射频消融前未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男121例、女43例;年龄38~72岁,平均5214岁。造影前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平均直径超声造影组316cm,对照组315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结果:超声造影组81例造影后9例(11.1%)因发现肿瘤数目> 5个(5例)、范围测量>8cm(2例)、侵及2支大血管或肠管(2例)被确定为非射频消融适应证,余72例101灶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超声造影新发现≤117cm 8例12灶中,5例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治疗后随访病例,3例7个灶为肝细胞癌卫星灶。另有16灶为常规超声不能定性或误诊良性,经超声造影确认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两组随访6~36个月,超声造影组与对照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5.0%和89.6%(P>0.05)。对照组新生率高于超声造影组(22.9% vs 9.7%,P<0.05)。结论: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有助于筛选适应证,显著减少新生转移病例。造影所获信息为早期检出微小癌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的提高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导管消融术,  癌,, 肝细胞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超声造影对确定肝癌射频消融范围及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

陈敏华, 杨薇, 严昆, 吴薇, 戴莹, 范智慧, 张晖, 霍苓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3):193-19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前超声造影(CEUS)对制定消融范围及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并与RFA前未应用CEUS的治疗组比较疗效。方法:161例原发性肝癌符合经皮RFA 入选条件患者进行超声引导RFA 治疗。其中,77例RFA前采用SonoVue 行CEUS 检查(CEUS组),84例RFA前未行CEUS检查(非CEUS组)。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肿瘤平均直径CEUS组(3.6±1.2)cm,非CEUS组(3.5±1.1)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及(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至少随访6个月CT 判断肿瘤灭活程度。结果:CEUS 组77例105灶行RFA 治疗,造影动脉期显示59灶(56.2%)肿瘤范围较造影前增大其中42灶(71.2%)造影前肿瘤边界不清;49灶(46.7%)肿瘤形态较常规超声更不规则,其中39灶(79.6%)为造影前边界不清。造影组> 3.5cm肿瘤52灶,37灶(71.1%)在动脉期显示主荷瘤血管。10例CEUS新发现≤2.0cm 病灶16个,其中3 例为肝硬化随访病例,均进行RFA 治疗。两组平均治疗次数为1.2次和1.5次RFA后随访6~36个月,CEUS组完全灭活率高于非CEUS 组(95.4%对87.8%,P=0.042)。CEUS 组生存期高于非CEUS组[(34.2±1.2)月对(30.2±1.6)月,P=0.028]。结论:RFA前CEUS可清晰显示肿瘤浸润范围,灵敏发现卫星灶及其他区域微小病灶,确认荷瘤血管,为准确制定消融方案,施行治疗策略,整体覆盖灭活肿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地提高RFA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癌,, 肝细胞, 导管消融术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标准探讨

陈敏华, 戴莹, 严昆

《中国医刊》,2006,41(4):32-3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各时相的时间定义及病灶增强模式,提出CEUS诊断肝癌的参考标准。方法:分析206例253个明确诊断的HCC病灶超声造影表现,记录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开始增强时间、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HCC病灶开始增强、开始减退时间及增强特征。结果:设置以注射造影剂肝动脉开始显影(5.8~8.4秒)作为动脉相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8.7~23.8秒)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间;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17.6~38.1秒)为实质相起始时间;以180~360秒作为延迟期时间。253个HCC中94.1%(238灶)在动脉期增强,5.9%(15灶)在门脉期增强;84.6%(214灶)在门脉期或实质期退出,11.1%(28灶)在延迟期退出;4.3%(11灶)最终未能退出。归纳HCC的造影表现显示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快进不出”、“慢进快出”、“慢进慢出或不出”五种模式。结论:根据超声造影时相定义及HCC增强退出特征,总结HCC超声造影模式及诊断参考标准。

超声造影, 肝细胞肝癌, 诊断标准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肝细胞癌256例射频消融治疗5年疗效报告

陈敏华, 陈敏华△, 严昆, 杨薇, 高文, 戴莹, 霍苓, 张晖, 黄信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6):671-67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北京肿瘤医院自1999年开展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以来,共治疗符合RFA治疗适应证的肝细胞癌(HCC)256例(409人次)。入选标准为:(1)肿瘤最大径≤8.0cm;(2)数目≤4个;(3)未明显侵犯周围其他重要脏器;(4)无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广泛瘤栓;(5)凝血酶原活动度>60%,血小板≥50×109/L。

癌, 肝细胞, 导管消融术, 治疗结果

合作学者

  • 陈敏华 邀请

    北京大学,北京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