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闫景龙

  • 3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

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中骨细胞转归的实验研究

闫景龙王新涛麻松吕松岑杨显声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9月7日第85卷第34期/Natl Med J China, September 7, 2005, Vol. 85, No. 34,-0001,():

URL:

摘要/描述

目的 观察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供体骨内细胞转归的情况。方法 近交系DA大鼠174只,其中雄性大鼠5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116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颗粒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 mm的骨块和直径为013~015 mm的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分别于术后1、4 d和1、2、4、6、10周取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受体骨组织中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 Sry)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y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 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颗粒骨组Sry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但各时间段均有Sr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颗粒骨较块状骨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其成骨效果优于块状骨。结论 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这些骨细胞参与骨缺损修复的各个阶段,并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和脊柱融合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骨移植 骨细胞 性染色体

【免责声明】以下全部内容由[闫景龙]上传于[2007年05月08日 10时04分09秒],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评论

全部评论 0

本学者其他成果

    同领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