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非史密斯地层系统和地层格架

杜远生, 盛吉虎, 顾松竹

地质论评1999年11月第45卷第6期/GEOLOGICAL REVIEW Nov. 1999, Vol. 45, No. 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形成南秦岭裂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终于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造山带, 非史密斯地层, 古海洋, 秦岭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南秦岭勉略地区“三河口群”的解体及地质意义

杜远生, 盛吉虎, 冯庆来, 顾松竹 陈家义, 杨永成, 李荣社

JOURNAL OF STRATIGRAPHY 1998年8月第22卷第3期,-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三河口群”分布于南秦岭西段、陕甘川交界的勉县—略阳—康县—文县临江—南坪塔藏一带, 其南北均为断裂带限制。过去,“三河口群”的研究在史密斯地层学的理论指导下, 整体时代认为是下、中泥盆统。在非史密斯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 对勉略带“三河口群”进行了解体, 建立了该带的原地和异地地层系统。新的地层系统包括了从太古界到石炭系不同时代的地层, 该地层系统揭示了南秦岭古海洋和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南秦岭晚震旦世—早寒武世为扬子板块的一部分, 奥陶纪—志留纪时期沿南秦岭勉县—略阳—安康—随县(南) 形成裂陷槽盆地, 该盆地于中晚志留世有所萎缩但尚未完全关闭。泥盆纪时期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并形成有限洋盆, 石炭纪洋盆出现向南的俯冲。该洋盆可能在二叠纪仍然存在, 于印支期最终闭合。

秦岭造山带, 非史密斯地层, 古海洋学, 陕西, 古生代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北祁连肃南—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多岛洋构造意义

杜远生, 朱杰, 顾松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31卷第1期/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Jan., 2006, Vol. 31, No. 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北祁连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柴达木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加里东造山带。北祁连肃南百泉门一边马沟位于北祁连西段,跨奥陶纪弧后盆地、岛弧、海沟俯冲杂岩等构造带和百泉门—九个泉、大岔大坂、边马沟3个蛇绿岩带。北祁连肃南—带奥陶系主要分布阴沟组地层,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大理岩、变质泥岩(板岩或片岩)及砂岩。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边马沟与大洋俯冲蛇绿杂岩共生的硅质岩、大岔大坂与岛弧蛇绿岩共生的硅质岩及九个泉、百泉门与弧后蛇绿岩共生的硅质岩均形成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背景,但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其受陆源影响不明显,为远离陆源的深水盆地沉积。推测北祁连奥陶纪处于多岛洋的构造背景,北祁连奥陶纪存在宽阔、多岛的古洋盆。

北祁连造山带,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北祁连永登石灰沟奥陶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杜远生, 朱杰, 顾松竹

地质论评2006年3月第52卷第2期/GEOLOGICAL REVIEW Mar. 2006, Vol. 52, No. 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北祁连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中—南祁连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加里东造山带。永登石灰沟位于北祁连东段,跨奥陶纪岛弧构造带。永登石灰沟—带奥陶系主要分布中堡群,其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大理岩、板岩及变质砂岩。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岛弧火山岩共生的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形成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背景。但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其受陆源影响不明显,为远离陆源的深水盆地沉积。推测北祁连奥陶纪处于多岛洋的构造背景,北祁连奥陶纪存在宽阔、多岛的古洋盆。

北祁连造山带, 奥陶系, 硅质岩, 沉积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

上传时间

2007年03月02日

【期刊论文】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纪和泥盆纪古地理及其对同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

杜远生, 张哲, 周道华, 彭冰霞

古地理学报2002年11月第4卷第4期/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Nov. 2002, Vol. 4, No. 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系包括下志留统鹿角沟砾岩和肮脏沟组、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和上志留统旱峡组,泥盆系包括中、下泥盆统老君山组和上泥盆统沙流水组。鹿角沟砾岩为水下冲积扇沉积,断续分布于北祁连西段。肮脏沟组在北祁连—河西走廊分布广泛,主要为半深海碎屑复理石沉积。泉脑沟山组和旱峡组分布于北祁连—河西走廊西段,前者以浅海相砂泥岩和泥灰岩为主,后者以滨海潮坪—浅海碎屑岩沉积为主。老君山组分布于古祁连山山前和山间盆地,为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沙流水组分布于河西走廊东段,为湖相沉积。区域古地理分析表明,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古地理主要受北祁连加里东—早海西期不规则造山作用控制。鹿角沟砾岩标志着弧—陆碰撞最早发生于早志留世早期。早志留世北祁连—河西走廊由弧后残余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中、晚志留世北祁连东段剧烈造山并与阿拉善古陆连接,前陆盆地限于北祁连—河西走廊西段。志留纪末期为北祁连的主造山期,泥盆纪形成高峻的古祁连山。早、中泥盆世形成山前和山间盆地的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晚泥盆世造山带西段造山作用剧烈,形成剥蚀区。东段造山作用微弱,山地被剥蚀,山前形成湖泊相的晚泥盆世沉积。

祁连山, 志留纪, 泥盆纪, 古地理, 同造山过程, 沉积响应

合作学者

  • 杜远生 邀请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