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5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7年09月07日

【期刊论文】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林文雄, , 何海斌, 熊君, 沈荔花, 吴敏鸿, 林瑞余, 何华勤, 梁义元, 李兆伟, 陈婷

生态学报第26卷第8期2006年8月/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 26, No. 8 Aug. , 200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研究水稻化感作用的新进展,比较分析了当前常用于室内评价水稻化感作用潜力的几种生物测试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琼脂迟播共培法是较为理想的室内生物测试法并已广泛应用于化感作用研究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化感作用的数量遗传特性及其QTL定位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特性;并就当前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逆境条件(如低氮或高伴生杂草密度胁迫)常引起水稻化感作用潜力增大的生理过程与分子机制作了阐述。结合近年来应用差异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实例,阐明了逆境引起水稻化感作用增强与其酚类合成代谢相关酶蛋白表达丰度增加,萜类合成代谢相关酶蛋白表达丰度下降有关。就究竟什么是水稻的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方式等问题作了分析与讨论,指出水稻的化感抑草效应是其众多化感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重视区分化感物质对靶标杂草的原生作用和进入土壤生态系统中经生物转化后的次生作用。根据当前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阐明了进一步研究水稻化感作用的焦点问题,提出了水稻化感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分子生态学机制,是未来国际上竞相角逐的重点研究领域,并认为以现代系统生物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方法,是揭示这一分子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重要技术选择和优先研究领域。

水稻, 化感作用, 性状遗传, 基因定位, 分子生态学

上传时间

2007年09月07日

【期刊论文】杂交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发育生理与遗传生态学研究

林文雄, 郭玉春, 梁义元, 梁康迳, 沈荔花, 吴志强

福建农业学报21(1): 1-8, 2006/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总结了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十多年来有关杂交水稻籽粒灌浆过程所涉及到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强弱势粒发育进程的颖果形态解剖结构及其相关酶活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和强弱势淀粉积累动态等发育生理。以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籽粒发育的动态遗传特性和胞质负效应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相关过程的影响等遗传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就目前杂交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杂交水稻, 产量, 品质, 发育生理, 遗传生态, 分子栽培学, 籽粒灌浆

上传时间

2007年09月07日

【期刊论文】不同环境下水稻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研究

林文雄, 何华勤, 董章杭, 沈荔花, 郭玉春, 梁义元, 陈芳育, 梁康迳

作物学报第30卷第4期2004年4月348-353/ACTA AGRONOMICA SINICA Vol. 30, No. 4 pp. 348-353 Apr. , 200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5×6)/2配制的1套包括亲本、F1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控制水稻不同叶龄期化感作用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呈交替表达趋势,叶龄在7叶期受加性效应控制,在3叶期和6叶期由显性效应控制,在5叶期和8叶期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作用,以显性效应为主。这解释了在化感作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间断性表型表现的遗传原因。普通狭义遗传率随叶龄增大趋于下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较大,据此讨论了如何结合应用水稻化感作用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开展化感抗草性水稻品种选育及其化感作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

水稻, 化感作用, 动态遗传,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遗传方差

上传时间

2007年09月07日

【期刊论文】不同环境下水稻化感作用的动态杂种优势分析

林文雄, 董章杭, 何华勤, 沈荔花, 陈祥旭, 郭玉春, 梁义元, 陈芳育, 梁康迳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9): 985-990/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P(P+1)/2|配制成1套包括亲本、F1两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化感作用的动态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F1和F2在大部分叶龄时期具有抑制受体植物茎长和根长的杂种优势。F2的化感作用潜力与FI相比有所下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群体平均优势均为F1的1/2。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的田间环境条件下,水稻化感作用杂种优势较大。暗示着环境胁迫会增强化感作用的性状表现,解释了植物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化感物质数量有所增加的遗传原因。

水稻, 化感作用, 杂种优势

上传时间

2007年09月07日

【期刊论文】UV-B辐射胁迫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林文雄, 吴杏春, 梁义元, 陈芳育, 郭玉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第10卷第1期2002年3月/Chinc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Vol. 10 No. 1 Marcb, 200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紫外线-B(UV-B, 280~320nm)辐射会民瘼致水稻植株矮化4.71%~16.59%、叶面积、干物质生产量减少11.79%~60.57%,究其原因主要是叶片光合作用色素,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光合系统II受到破坏,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 光合作用色素, UV-B辐射, 水稻秧苗

合作学者

  • 林文雄 邀请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