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空间分布及生态意义

陈效民, 路娜, , 胡维平, 邓建才*, 翟淑华, 周小平

环境科学,2009,30(10):2898~290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在对太湖生态湖区进行分区的基础上,监测各湖区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动力学参数以及常规水环境化学指标,探讨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最大反应速率(Vmax)值及碱性磷酸酶反应米氏常数(Km)值分布均呈空间异质性;APA与Vmax值具有相似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即西岸河口区水体中APA值与Vmax值最大,分别为(9.43±5.30)nmol·(L·min)-1和(13.70±7.42)nmol·(L·min)-1,在其他湖区依次为湖心区>草型湖区>梅梁湾区>竺山湖区>贡湖区;草型湖区Km值(20.50±11.30)μmol·L -1>贡湖区>竺山湖区>梅梁湾区>湖心区>西岸河口区(9.17±3.46)μmol·L-1。太湖水体中Vmax与pH、总磷(TP)、叶绿素a(Chl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pH=0.6512**(p<0.01)、rTP=0.4885**(p<0.01)、rChla=0.7656**(p<0.01),但与水温、溶解性总磷(DTP)、正磷酸盐(PO3-42P)无显著的相关性;Km值与TP浓度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TP=-0.3834*(p=0.048,与水温、pH、DTP、PO3-42P以及Chla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太湖, 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 , 最大反应速率Vmax, 米氏常数Km, 空间分布特征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太湖地区土壤中氮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

陈效民, 朱红霞, , 方堃, 庚亮

江苏农业学报,2008,24(6):839~84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对太湖地区2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和乌栅土在土壤剖面中氮素和速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H+4-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从土壤上层到下层呈逐渐递减趋势,以表土层含量为最高,表层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速效磷的空间变异不如NH+4-N明显,白土中速效磷呈由表层随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2~20cm土层达到最大,接着又随土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乌栅上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种土壤中pH值变化不大,但均呈升高趋势。

太湖地区, 农田土壤, 空间变异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Fe组成及其发生学意义

陈效民, 李孝良, , 周炼川, 焦存来, 程寿芝

地质通报,2010,29(5):745~75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土壤中氧化铁的组成反映了土壤的成土过程和环境条件。通过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山地自然土壤和农田土壤Fe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土壤全铁、游离氧化铁和非晶形氧化铁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壤的发育过程和Fe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①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全铁含量在38.9~53.9g/kg之间,游离氧化铁含量在18.0~26.7g/kg之间,铁游离度在44.1%~73.4%之间,铁活度在7.2%~11.4%之间。②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游离氧化铁和铁游离度呈增加的趋势,而铁活度呈降低的趋势。③在土体分布上,自然土壤剖面随深度的增加,土壤铁游离度和铁活度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农田土壤铁游离度呈增加的趋势。④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是石灰岩溶蚀风化的产物,人为活动干扰下的自然土壤石漠化过程是在水力作用下的表土侵蚀过程,而农田土壤受水分垂直运动的影响,是土壤丢失的过程。

石漠化, 铁游离度, 铁活度, 土壤, 喀斯特地区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几种降雨侵蚀力模型在潋水河流域的对比研究*

陈效民, 田刚, , 梁音†, 刘通

土壤学报,2010,47(1):7~1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在分析江西兴国县激水河流域东村水文站1967~2005年逐日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常用的6种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即周伏建等. (A)、章文波等(B)、吴素业(C)、史志华等(D)、Wischmeier等(E)和CREAMS(F)模型,分别计算其降雨侵蚀力大小。用有效系数和相对偏差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C比较理想,在计算其降雨侵蚀力时具有较高的有效系数(0.97)和较低的相对偏差(0.073)。月雨量模型(A、C、E)与日雨量模型(B、D、F)相比,具有较高的有效系数和较低的相对偏差,说明月雨量模型要优于日雨量模型。从趋势系数来看,这两类模型的趋势系数均值分别为0.058和0.196,均为正值,说明39年来潋水河流域年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后者高于前者,说明用日雨量模型计算的年R值,其增加趋势高于月雨量模型。

激水河流域,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月雨量模型, 日雨量模型

上传时间

2011年03月16日

【期刊论文】农田尺度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

陈效民, 朱红霞, , 方堃, 杜臻杰

江苏农业学报,2009,25(5):1029~103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对太湖流域典型土壤白土0~12.0cm、12.1~20.0cm、20.0~30.0cm的3层土壤样本和乌栅土0~15.0cm、15.1~28.0cm、28.1~42.0cm的3层封样本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层封有思美人南的空间相关性较弱,白土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性低于乌栅土。

土壤有机质, 半方差分析, 空间变异

合作学者

  • 陈效民 邀请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