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2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10日

【期刊论文】阿双西林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蒋学华, 陈得光, 韦晓辉, 程强*, 谭静, 汪震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1.5g阿双西林胶囊供试品与克菌胶囊标准参比制剂后,阿莫西林和双氯青霉素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经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两种制剂阿莫西林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50.47±15.94mg•h•L-1与48.68±18.14mg•h•L-1,达峰时间分别为:1.35±0.34h与1.25±0.26h,峰浓度分别是:17.79±4.88mg•L-1与 17.54±7.88mg•L-1。两种制剂双氯青霉素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47.41±13.05 mg•h•L-1与 46.39±16.07mg•h•L-1,达峰时间分别为:1.45±0.28h与1.45±0.37h,峰浓度分别是:14.7±5.13 mg•L-1与14.1±6.02mg•L-1。以两种制剂阿莫西林与双氯青霉素药时曲线下面积、峰浓度及达峰时间为指标,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阿双西林胶囊供试品与克菌胶囊标准参比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双侧P<0.05)。阿双西林胶囊供试品阿莫西林与双氯青霉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5.58%±7.52%和103.70%±10.04%。

阿莫西林, 双氯青霉素, 生物利用度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10日

【期刊论文】群体药动学理论及其应用

蒋学华, 贾运涛

中国药房,2005,15(1):50~5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10日

【期刊论文】Lallrasol对肠P一糖蛋白功能的影响

蒋学华, 林玉莲, 蒋学华*, 杨俊毅, 周静, 张铃敏, 山本昌

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39~14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研究Labrasol对肠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的离体肠段,通过体外ussns charnber的转运实验,研究了LabmsJ对P-糖蛋白底物若丹明123转运的影响,同时考察了非P一糖蛋白底物荧光黄在Labms。J作用下的转运行为。结果 低浓度(0.05%~0.075%)的Labrasol能够抑制回肠与结肠中P一糖蛋白的功能。同时,对荧光黄的转运无显著影响。结论 Labrasol有望作为P一糖蛋白抑制剂,用于改善受P一糖蛋白介导药物的吸收,提高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P-糖蛋白, Labrasol, usslng charnber, 荧光黄, 若丹明123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10日

【期刊论文】灯盏花素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蒋学华, 李素华, 兰轲, 杨俊毅, 周静

药学学报,2003,38(5):371~37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犬血浆中灯盏花素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的浓度,研究灯盏花素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只家犬iv灯盏花素(以灯盏乙素计为120mgΠ只)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绘制药2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灯盏乙素的药2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其T1Π2γ,T1Π2α和T1Π2β分别为(111±018)min,(710±218)min和(52±29)min;Vc为(880±508)mL;CL为(190±54)mL•min-1;AUC0-90和AUC0-∞分别为(574±134)mg•min•L-1和(599±132)mg•min•L-1。结论 灯盏花素家犬iv给药后,血浆中灯盏乙素浓度迅速下降,提示制剂开发的剂型选择、临床给药方法或给药间隔时间的确定都应该考虑其T1Π2。

灯盏花素, 灯盏乙素, 药代动力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上传时间

2009年06月10日

【期刊论文】大鼠在体吸收连翘苷的机理研究

蒋学华, 李芸霞, 蒋学华*, 周静

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387~39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研究连翘苷在大鼠消化道内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HPLC测定大鼠在体实验中连翘苷的含量,分别进行大鼠原位胃吸收、结肠、小肠全肠段、分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合用吸收促进剂(SDS、牛胆盐、冰片、卡波姆)的连翘苷吸收机理研究。结果 连翘苷各时间点含量几乎不变。结论 口服连翘苷在大鼠消化道内并无吸收。

连翘苷, 原位胃吸收, 在体肠循环

合作学者

  • 蒋学华 邀请

    四川大学,973,863首席科学家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