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10年11月03日

【期刊论文】海水代用及其含盐污水的生物处理

王淑莹, 崔有为, 朱岩, 李桂星, 甘湘庆, 彭永臻

工业水处理,2005,25(10):1~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淡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对于沿海城市,海水代用是解决供水矛盾的有效途径。然而,海水代用后产生的含盐污水的处理成了制约海水代用工程实施和进一步推广的因素。在概括海水代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含盐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及无机盐对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指出了今后含盐污水生物处理应深化研究的领域。

海水代用, 海水冲厕, 生物处理, 含盐污水

上传时间

2010年11月03日

【期刊论文】进水C/P比对A2/O工艺性能的影响

王淑莹, 王晓莲,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05,56(9):1765~177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A2/O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其中进水C/P比是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考察不同进水C/P比对A2/O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进水C/P比(55、45、34、23),研究了A2/O工艺中COD、总氮、磷和污泥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P比小于32时,磷的去除效果随C/P比的降低而线性降低;当进水C/P比高于32时,磷的去除效果稳定在90%~98%,出水磷浓度小于05mg·L-1。但是C/P比的变化,对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影响较小,平均去除率分别高于90%和75%。而剩余污泥中磷含量则随C/P比的下降而增加。实验发现,不同C/P比系统均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可以实现“一碳两用”,有利于氮磷去除效果的提高。

A2/, O工艺, 进水C/, P比, 生物脱氮除磷

上传时间

2010年11月03日

【期刊论文】A2N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淑莹, 令云芳, 王亚宜, , 王伟, 彭永臻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2):7~1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A2N(厌氧/缺氧和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是基于反硝化聚磷菌缺氧吸磷理论开发的新工艺。介绍了A2N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对其影响因素诸如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NO3-和NO2-的浓度、原水中COD与TN的质量比、容积交换比及出水SS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给出工艺关键影响参数的设定范围。

反硝化除磷脱氮, 缺氧吸磷, 双污泥系统

上传时间

2010年11月03日

【期刊论文】A2O工艺中反硝化除磷及过量曝气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王淑莹, 王晓莲, 马勇,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05,56(8):1565~157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如何有效提高城市污水厂除磷效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反硝化除磷菌可以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通过“一碳两用”的方式同时实现反硝化脱氮和吸磷作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技术。试验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现象的存在及其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2O系统稳定运行时,反硝化聚磷菌在缺氧区可利用在厌氧段储存的PHB大量吸磷,同时氮也得到去除,计算表明缺氧除磷量可占厌氧总释磷量的713%,另外可节约曝气能耗25%。无论系统进水COD浓度从200mg·L-1变化为400mg·L-1,COD、总氮和总磷去除率总能保持较高水平,平均出水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小于10mg·L-1和030mg·L-1。另外发现,过量曝气对系统除磷具有明显的影响,导致除磷效率降低,甚至会产生不吸磷现象,系统需要经过约一个污泥龄时间才能恢复其吸磷能力,所以应加强系统曝气的控制。

A2O工艺, 反硝化除磷, 过量曝气, 脱氮除磷

上传时间

2010年11月03日

【期刊论文】低曝气量与实时控制下的常温短程硝化研究

王淑莹, 白璐, 高守有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9):30~3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了使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应用于工程,采用SBR法处理实际的生活污水,考察了曝气量对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以及实现短程硝化后,通过在线监测DO、pH实时控制曝气时间并逐渐提高曝气量,维持短程硝化的效果。结果表明,23℃下,当固定曝气时间为10h、曝气量为40L/h时,DO平均为2mg/L,未出现亚硝酸氮积累;当曝气量为32L/h时DO平均为0.5mg/L,亚硝化率(NO-2/NO-x)平均达到了34%;当曝气量为28L/h时DO平均为0.3mg/L,亚硝化率可达80%以上,实现了短程硝化。此后逐渐提高曝气量至40、48、56L/h,同时通过在线监测DO、pH实时控制曝气时间,不仅未破坏短程硝化,而且使硝化时间不断缩短,同时亚硝酸氮的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5%左右。

SBR法, 短程硝化, 低曝气量, 实时控制

合作学者

  • 王淑莹 邀请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