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4年12月28日

【期刊论文】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谢礼立, 张晓志, 周雍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16(1):1~1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论述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总结分析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的涵意和内容。作者认为工程设防标准工作应包括确定合理的设防原则、适当的设防目标、科学的设防环境(地震)、便于应用的设防参数、与社会经济条件相符合的设防水准和设防等级。文中并对设防水准与等级的表述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为制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工作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框架,并根据这个框架提出了研究和制定工程设防标准的总体思路和数学模型,讨论了研究最佳设防标准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了如何在设防标准中考虑人员伤亡的设想。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已经具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条件,并对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抗震设计, 设防标准,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防震减灾

上传时间

2004年12月28日

【期刊论文】考虑地震环境的设计常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确定

谢礼立, 马玉宏,

建筑结构学报,2002,23(1):43~4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在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图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不同地震危险性特征区内的1905个城镇的危险性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考虑地震环境的设计常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烈度、地震影响系数和地面最大加速度的合理取值,指出在抗震设计中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差异的必要性,为更好地贯彻“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提供了新的依据。

地震危险性特征, 超越概率, 抗震设计, 危险性曲线

上传时间

2004年12月28日

【期刊论文】数字减灾系统

谢礼立, 温瑞智

自然灾害学报,2000,9(2):1~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自然灾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首先澄清了自然灾害与灾象的概念,分析了当代自然灾害产生的特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出了建设数字减灾系统的设想。数字减灾系统是一种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技术等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用数学和物理模型通过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灾象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和作用于人类环境形成自然灾害全过程的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它既可用于为人类和社会对灾害作出反应,进行防震减灾行为和制订决策的一种系统,也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灾害本身,包括灾害形成及其防御的各个环节。作为今后防灾减灾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减灾系统具有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大,科学创新点明确,内涵丰富,技术路线可行而且具有高起点、高效率的特点。

自然灾害, 数字减灾系统, 数字地球

上传时间

2004年12月28日

【期刊论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谢礼立, 张风华), ), 范立础)

地震学报,2004,26(3):318~32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3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3个方面评价准则——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决策。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指标体系, 灰色, 关联分析, 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上传时间

2004年12月28日

【期刊论文】关于土木基础设施系统的基础研究

谢礼立, 周雍年

自然灾害学报,1999,8(2):1~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论述了土木基础设施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国内外土木基础设施系统的现状和研究趋势,指出了针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土木基础设施系统性能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2.土木基础设施系统的防灾减灾研究;3.材料性能研究;4.土木基础设施系统的维修和更新改造技术开发;5.土工技术基础问题研究;6.工程大系统研究。

土木基础设施系统, 基础研究, 防灾减灾

合作学者

  • 谢礼立 邀请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