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期刊论文】从一例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中分离出糠秕孢子菌临床和实验研究

冉玉平, 周光平, 李薇, 彭雪梅, 杜晓平, 刘德操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5):276~27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从一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中分离出糠秕孢子菌,并进行了培养、组织病理、扫描电镜、溶甲等研究。患者为64岁女性,因指趾甲变色、增厚、粗糙20余年就诊。体检见各指、趾甲增厚变色,表面粗糙不平,指甲前端甲板与甲床分离。指甲培养结果发现在沙堡培养基有红色毛癣菌生长,在含菜子油培养基有卵形糠秕孢子菌生长。病理检查发现甲组织裂隙中有卵形出芽孢子,扫描电镜观察见大量有颈圈样结构的卵形出芽孢子镶嵌于甲组织中。20%KOH、56℃处理1小时的甲沉淀物涂片经Parker墨水染色后镜下可见与卵形糠秕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形态一致的孢子和菌丝。患者接受伊曲康唑间歇冲击治疗,第四疗程结束后1~2月时甲颜色明显光亮,以后未见进一步好转。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再剪病甲培养又有红色毛癣菌和卵形糠秕孢子菌生长。结论此为国内首次报道卵形糠秕孢子菌与甲真菌病有关。复习文献,对红色毛癣菌和卵形糠秕孢子菌在发病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甲真菌病, 卵形糠秕孢子菌, 红色毛癣菌, 显微镜,, 电子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期刊论文】花斑癣患者皮屑中马拉色菌的巢式PCR法分析

冉玉平, 赵秀红, 熊琳, 周光平, 山崎Masashi, 坪井良治, 小川秀兴

西部医学,2004,16(1):12~1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用巢式PCR法检测马拉色菌特异的DNA从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鉴定马拉色菌的各菌种,并应用于花斑癣 (Pityriasis Versicolor, PV)患者皮屑中马拉色菌携带情况中的研究。方法 从PV患者的皮屑中提取马拉色菌的DNA, 以马拉色菌属rRNA内转录间隔区设计属的引物和各个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PCR), 检测105例PV患者皮屑中的马拉色菌的目的DNA片断。结果 105例PV患者共检测到5例种的共321株马拉色菌的DNA。每例患者平均检测到约3种马拉色菌的DNA。各种马拉色菌的检出率依次为:球形马拉色菌80.0%,限制马拉色菌81.9%,合轴马拉色菌77.1%,糠秕马拉色菌41.9%,钝形马拉色菌15.2%。未检测到厚皮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结论 PV皮屑中存在多种马拉色菌, 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是PV患者皮损处的主要马拉色菌种。

花斑癣, 马拉色菌, 聚合酶链反应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期刊论文】表现为皮肤溃疡和骨髓炎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一例研究

冉玉平, 熊琳, 罗琼, 李薇, 代亚林, 李志瑜, 袁长婷, 杜晓萍, 彭雪梅, 路永红, 廖万清, 周光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2):124~12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报告一例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实验研究和治疗结果。方法 和结果患者女,33岁。9年前上臂、肩、臀及大腿长结节,此间怀孕并早产。产后半个月新发结节泛发全身。3个月前诊断为“血源播散性肺结核”,但抗结核治疗无效。体检发现面部、牙龈、躯干、臀部及四肢共39个结节和溃疡,左胫、腓骨骨质破坏及窦道。脓涂片及病理活检见脓液和坏死组织内有大量真菌孢子,培养酵母样菌落生长,尿素酶及咖啡酸试验阳性。经API酵母菌反应条和血清学鉴定为新生隐球菌血清型A。将菌种接种于大小鼠后发现脑、肺、肝等易受累。临床分离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停抗结核药,用抗真菌药治疗。强化段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维持段口服伊曲康唑。局部用两性霉素B。30d后结节消失,200d后溃疡和窦道全部愈合,277d时停抗真菌药,患者痊愈。

隐球菌病, 皮肤溃疡, 骨髓炎, 隐球菌, 新型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期刊论文】播散性镰刀菌感染引起透明丝状霉菌病一例

冉玉平, 熊琳, 童燕芳, 李志瑜, 路永红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9日

【期刊论文】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

冉玉平, 李志瑜, 熊琳, 代亚林, 郭晓莉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8):430~43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研究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构成;不同解剖部位、皮损颜色及各菌种的分布情况;患者病情和年龄与菌种构成的关系。方法 用无菌胶带粘取113例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共629个部位的皮屑,分别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中分离马拉色菌;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 皮损区与相对应的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无差别;非皮损区额部和胸背部分离阳性率高于上、下肢。共分离到656株马拉色菌;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44.78%)糠秕马拉色菌(32.94%)球形马拉色菌(11.68%)钝形马拉色菌(5.84%)及限制马拉色菌5共27个种;有(5.01%)同时分离到两种菌。皮损区与非皮损区菌种构成无明显差别;限制马拉色菌主要从额部分离出。菌种构成与皮损面积无关;但与皮损颜色和患者年龄有关。皮损颜色与病程无关。结论 花斑癣患者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和菌种构成基本一致;与病情无关;而不同解剖部位、皮损类型及年龄患者的菌种构成有一定差异。

花斑癣, 马拉色霉菌属

合作学者

  • 冉玉平 邀请

    四川大学,973,863首席科学家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