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过程及其地质响应

陈汉林, 贾承造, 杨树锋, 卢华复, 周宇章

石油学报,2003,24(3):1~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技术,并结合地质学研究方法,对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过程进行了研究。库车坳陷晚白垩世隆升约发生在89Ma前,平均隆升速率为3718~4513m/Ma,是一个较缓慢的隆升过程。这一隆升过程不仅造成了库车坳陷全区缺失晚白垩世地层,而且也导致了库车坳陷构造变形雏形的发育。晚白垩世的隆升事件局限在库车坳陷内部,没有影响到天山造山带。隆升事件的北部界限位于库车坳陷的前陆逆冲断层带中,界线南北的隆升差异明显,南部的隆升发生在晚白垩世时期,而北部的隆升事件发生在中新世时期。这一隆升过程在特提斯北缘的盆地群中都有表现,而隆升的形成是青藏高原地区Kohistan-Dras岛弧与拉萨地体在晚白垩世时期的碰撞事件远距离效应的结果。

库车坳陷, 晚白垩世, 裂变径迹分析, 隆升过程, 地质响应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塔里木盆地中生代古地磁研究及构造意义*

陈汉林, 方大钧, 王朋岩, 谈晓冬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1):4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线性谱法和LINFIND方法,分离了塔里木盆地中生代岩石的多磁成分,并采用岩石磁学和褶皱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剩磁稳定性。对于塔里木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的岩石其携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具有两组次生磁性成分和一组原生剩磁成分;原生剩磁成分的解阻温度为550℃,而两组次生成分的解阻温度分别为175-250℃和300-375℃,可能为生物剩磁和次生氧化形成的剩磁。白垩纪岩行的携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同样具有两组次生剩磁和一组原生剩磁;两组次生剩磁分别为现代地磁场的粘滞剩磁和岩石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剩磁。塔里木盆地中生代早期极移小明显,处十一个相对平静时期;侏罗纪至白垩纪盆地则主要表现有一定规模的南移,伴有顺时针旋转运动。盆地白垩纪的古纬度与现在纬度相比,仍存在17°-20°左右的纬度差,这一纬度差是通过白垩纪以后塔里木板块的北向漂移和板块北部造山带的压缩及边界的大型走滑作用来缩小;另外,压实作用也可能是白垩纪磁倾角变低的一个原因。

塔罩木盆地,, 中生代古地磁,, 剩磁分析,, 极移曲线.,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高温高压下不同类型糜棱岩纵波速度“软化点”特征及其产生机理*

陈汉林, 杨树锋, 陈汉林**, 董传万, 程晓敢, 翟双猛, 齐德文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3):282~28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在模拟地下某一深度范围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量了糜棱岩的纵波速度,并对样品进行电子探针研究。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的糜棱岩出现纵波速度“软化点”的温压条件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模拟深度分别为: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25km左右;石英闪长质超糜棱岩,27km左右;长英质超糜棱岩,33km左右。指出了纵波速度“软化点”的出现与糜棱岩中矿物部分熔融有密切关系,糜棱岩矿物组成中云母矿物对熔体的贡献最大,而长石和石英的贡献较小。分析表明,糜棱岩中云母类含水矿物含量越高,脱水程度越大,部分熔融程度也越大,纵波速度“软化点”出现的深度越小。

糜棱岩 高温高压纵波速度 ", 软化点", 含水矿物脱水 部分熔融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闽北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陈汉林, 杨树锋, 武光海, 董传万

地质科学,1995,30(2):105~11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法对福建政和地区火山岩系列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其为早古生代的岛弧拉斑玄武岩一钙碱性火山岩组合的岛弧火山岩系,揭示了自浙江龙泉经福建政和、建瓯、南平、将乐、赣南延入广东和平、台山、开平一带存在一条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系。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本区早古生代岛弧的形成和演化作了探讨。

早古生代岛弧 火山岩 拉斑玄武岩系列 钙碱性系列 大地构造演化 闽北

上传时间

2005年10月18日

【期刊论文】Science Letters: Discovery of ultrahigh-T spinel-garnet granulite with pure CO2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Altay orogenic belt, NW China*

陈汉林, LI Zi-long, CHEN Han-lin†, SANTOSH M., YANG Shu-feng

Li et al./J Zhejiang Univ SCI 2004 5 (10): 1180-118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We first report discovery of the spinel-garnet-orthopyroxene granulite with pure CO2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Fuyun region of the late Paleozoic Altay orogenic belt in Central Asia, NW China. The rock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ssemblage of garnet, orthopyroxene, spinel, cordierite, biotite, plagioclase and quartz. Symplectites of orthopyroxene and spinel, and orthopyroxene and cordierite indicate decompression under UHT conditions. Mineral chemistry shows that the orthopyroxenes have high XMg and A1203 contents (up to 9.23 wt%). Biotites are enriched in TiO2 and XMg and are stable under granulite facies conditions. The garnet and quartz from the rock carry monophase fluid inclusions which show peak melting temperatures of around -56.7℃, indicating a pure CO2 species being presented during the ultrahigh-T metamorphism in the Altay orogenic belt. The inclusions homogenize into a liquid phase at temperatures around 15.3-23.8℃ translating into CO2 densities of the order of 0.86-0.88g/cm3. Based on preliminary mineral paragenesis, reaction textures and petrogenetic grid considerations, we infer that the rock was subjected to UHT conditions. The CO2-rich fluids were trapped during exhumation along a clockwise P-T path following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under UHT conditions.

UHT granulite,, Petrology,, Pure CO2 fluid inclusion,, Altay orogenic belt,, NW China

合作学者

  • 陈汉林 邀请

    浙江大学,浙江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