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3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7日

【期刊论文】诱导分化、化疗和免疫治疗在荷人脑胶质瘤动物体内序贯组合研究

黄强, 施铭岗, 董军, 李伟生, 孙志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1):10-1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胶质瘤诱导分化治疗方案和机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打基础。方法 采用诱导分化剂苯丁酸钠(SPB)分别与化疗药卡氮芥(BCNU)、顺铂(CDDP)和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合,对荷低分化人脑胶质瘤裸小鼠(NC)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SOD)进行治疗。结果 先用BCNU,接着用SPB,最后用PBMC序贯组合治疗效果最佳,表现为肿瘤生长抑制;细胞异形性降低;G0/G1期比例、GFAP、MHC。1表达增加和c-myc表达下降。结论 胶质瘤的诱导分化治疗需与化疗和免疫治疗等组合方可提高疗效。

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 诱导分化治疗,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7日

【期刊论文】人PBMC不同途径转输SCID小鼠后表型及杀伤活性的动态观察

黄强, 衣服新, 兰青, 周丽英, 王麦东, 孙志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9,15(3):215-21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7日

【期刊论文】基国工程改鼠源性搞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的初步报告

黄强, 沈树泉, 许志元, 王爱东, 周丽英, 兰青, 杜子威

中华肿瘤杂志,1996,18(4):359-36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了提高人脑胶质瘤导向诊治中单抗载体的临床实用价值,必须把鼠源性大分子单抗改造成人源化、小分子单抗。采用RT-PCR法,从人脑胶质瘤单抗杂交瘤细胞系szae中克隆出348bp的追链可变区(vH)和318bp的轻链可变区(VL)cDNA片断。又采用重组DNA技术,将VH和VL与人免疫球蛋白IzG1重链CH1和轻链k恒定区基园拼接,或将VH和VL以通用Linker直接连接,分别构建表达载体pHEN1-SZ Fab/Hu(嵌合抗体)和pHEN1-SZ。ScFv(单链抗体)而后特此二载体转染至非抑制性大肠杆菌HB2151中表达。结果表明,两者的表达产物均为可溶性。以ELISA和Western blot法捡测,均与人脑胶质宿体外细胞系SHG,细胞膜表面抗原发生特异结合,与亲本抗体sz39特异识别180000膜抗原的条带相一致,该结果显示,基因工程改造的人源化、小分子单抗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抗体,, 单克隆, 神经胶质瘤, 重组,, 遗传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7日

【期刊论文】胶质瘤起源细胞与分子病因研究

黄强, 王爱东, 张全斌, 董军, 兰青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3):217-22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神经干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成功,对早有定论的胶质瘤起源细胞学说发出了挑战在胶质瘤细胞中,为数不多的千细胞是生成肿瘤的细胞已经证实,但肿瘤干细胞是否起源于神经干细胞仅仅只是推测、两者间的分子关系是研究的切入点,推测调控分子就是胶质瘤发生的分子病因。

神经胶质瘤, 分子病因, RNA干扰, 基因疗法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07日

【期刊论文】基因芯片检测人脑胶质瘤恶有性进展的分子变化

黄强, 董军, 孙继勇, 王爱东, 邵耐远, 兰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5):590-59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的分子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分子亚型作准备。方法 收集同一患者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过程中3次手术标本及远离病灶的正常脑组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优筛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基因;再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链(RT-PCR)验证其在不同患者、不同级别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基因芯片中,4份标本两两对比后获得差异表达2倍和3倍以上的基因分别有2 053条和489条。他们分布在15类功能不同的基因组中,有些是不同级别特有的表达差异基因。筛选到与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的4条基因(X54304、NM19896、AI264216、NM15962),在22例临床标本中,经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其表达量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加或减少。结论 胶质瘤基因芯片和RT-PCR结合测得的与恶性程度相关的基因,可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分子病理亚型提供实验依据。

胶质瘤, 基因芯片, 生物学

合作学者

  • 黄强 邀请

    苏州大学,江苏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