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肝癌射频治疗计算方案的制定及应用研究

陈敏华, 杨薇, 严昆, 邹明武, 戴莹, 高文, 张晓鹏, 黄信孚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3):203-20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超声引导对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的>315cm肝肿瘤,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及临床治疗经验,制定术前治疗方案,并与非计算治疗方法比较,评价肿瘤消融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肝癌及肝转移癌共125例135个肿瘤,大小3.6~7.0cm(417±0.9cm),临床分期Ⅲ~Ⅳ期者占89.6%(112/125例)。其中22例(23灶)为开展射频消融早期治疗的病例,称非计算组,余103例(112灶)为根据本计算方案治疗的病例称计算组。计算组为用多个消融灶治疗的肿瘤,按照球体数学覆盖原理,建立正棱柱体和正多面体数学模型并推导公式进行计算,获得覆盖不同大小类球体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及消融定位模式。本研究还制定了实际应用的布针操作程序。结果:临床治疗结果显示,计算组肿瘤治疗成功率达88.4%(99/112 灶),局部复发率为25.9%(29/112灶),预测平均无复发时间为1715个月;非计算组病例,肿瘤治疗成功率为5212%(12/23灶)(P<0.01),局部复发率为5615%(13/23灶)(P<0.05),预测平均无复发时间为1119个月(P<0.05)。结果显示计算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计算组。结论:本研究为较大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临床应用,治疗结果显示可有效提高肝脏大肿瘤治疗水平,减少复发,因此是有效可行的。

肝肿瘤,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临床方案, 射频消融术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经皮射频治疗肝肿瘤中肠穿孔预防措施探讨

陈敏华, 陈敏华*, 严昆, 戴莹, 杨薇, 高文, 廖盛日, 吴薇, 张晓鹏, 黄信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2(4):256-26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讨经皮射频治疗近消化管肝肿瘤时肠灼伤、肠穿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有手术切除史或其他治疗等原因不宜接受再手术的邻近消化道肿瘤55例59个病灶,制定相应的附加方法及治疗后预防措施进行治疗,并进行超声、CT随访。结果:经皮射频治疗后3~72h内持续不同程度腹痛者占38.2%(21/55例),其中48例治疗后7天内行超声或CT检查,右上腹显著疼痛、肠壁增厚水肿者占25%(12/48例),12.5%(6/48例)肠壁增厚显著,并在肝肠之间有少量积液;12例有右上腹手术或邻近肠管区域肿瘤的2~3 次射频治疗病史,其中2例为胆肠吻合术后。2~3周后10例疼痛症状缓解,2例持续性右上腹不适隐痛达4~6个月。3个月后超声或CT 检查,8例(14.5%)显示肠粘连,无1例发生肠穿孔。本组病例肿瘤1次射频消融成功率达89.8%(53/59灶),治疗后复发率达15.3%(9/59灶),其后有11例(11/55,20.0%)采用手术切除或术中RF等方法再治疗。结论:上腹手术及邻近肠管区域局部反复射频治疗是RF 易发生肠壁灼伤的危险因素;重视预防策略,可有效减少肠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射频消融, 肝肿瘤, 超声检查, 肠穿孔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灰阶超声造影新技术对肝肿瘤诊断及射频治疗的应用价值

陈敏华, 严昆, 戴莹, 沈理, 姜晓龙, 尹珊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3)236-33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灰阶造影成像技术(CnTI)对肝脏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其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超声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漏诊的肝脏占位患者,2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9例为增强CT、核磁共振等临床资料证实;原发性肝癌23例,肝转移癌5例,良性病变7例。原发性肝癌中14例为射频治疗前检查。结果:原发性肝癌23例均发生动脉早期强化,21例(91.3%)实质期呈快速消退,即“快进快出”型;另2例<2cm的高分化小肝癌则消退缓慢。肝转移性肿瘤5例表现多样,呈动脉期或门脉期环状强化或不同程度强化,消退快慢不一。肝血管瘤3例动脉期瘤内无强化,门静脉期呈向心性填充增强,持续数分钟后消退;余4例良性病灶变化不典型。射频组14例26个HCC瘤灶中9个肿瘤(34.6%)可显示荷瘤血管;12个灶(46.1%)造影后显示原病灶范围增大,其中边界不清晰及无晕征的肿瘤增大明显,此结果有助于确定射频消融范围。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灵敏而有效,显示肿瘤实际大小、数目和发现微小病灶等可极大地提高超声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为射频适应征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射频消融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新型造影剂与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

陈敏华, 严昆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1):38-4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超声造影剂与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其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超声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漏诊的肝占位患者,2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9例为造影CT、磁共振等临床资料证实,恶性肿瘤占28例。采用第二代新型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造影剂注射方法分别采用静脉快速团注法和慢注法两种。首先观察了正常肝、肝硬化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在此基础上观察了肝占位病变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结果:显示典型的原发性肝癌23例均发生动脉早期强化,21例(91%)呈快速消退即“快进快出”型,另2例<2cm的高分化小肝癌表现为动脉早期强化,但消退缓慢。肝转移性肿瘤5例表现多样,呈动脉期或门脉期环状强化或不同程度强化,消退可快可慢。肝血管瘤3例动脉期瘤内无强化,门静脉期呈向心性填充增强,持续时间长,数分钟后消退。对原发性肝癌23例进行了两种不同注射方法的比较,发现团注法使肝癌病灶更快达到增强峰值,更有利于肝癌特征的显示。本组中31例进行了超声造影前、造影后、增强CT 的诊断结果比较,肿瘤病灶的显示分别为76灶、99灶、75灶。11例恶性肿瘤病灶数目较造影前增多,其中87%(20/23)为3~10mm小病灶。另5例显示原病灶范围较前增大。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肝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在显示肿瘤数目尤其发现微小病灶方面更优于增强CT,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0日

【期刊论文】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微小肝癌诊断的价值

陈敏华, 陈敏华△, 戴莹, 严昆, 范智慧, 吴薇, 王艳滨, 尹珊珊, 杨薇, 李吉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5):458-46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分析≤2cm微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新技术对微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EUS)对39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经穿刺活检确认肝硬化合并≤2cm肝细胞癌(HCC),并有病理组织学分类诊断的36例38灶为本文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造影后即刻或半个月内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中分化癌22个灶,高分化癌12个灶,透明细胞癌4个灶。结果:造影前常规超声仅对16个灶(42.1%)作出恶性诊断或可疑恶性。造影后38个HCC灶动脉期均不同程度增强;其中中分化癌22个灶均发生快速增强,并在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典型的“快进快出”HCC增强模式;高分化癌12个灶中有9个灶(75.0%)呈“快进慢出”模式;透明细胞癌4个灶中1个灶呈“快进快出”,1个灶呈“快进慢出”模式,2个灶呈“轻度慢进慢出”模式。根据CEUS后增强表现,本组76.3%(29个灶)被确认为恶性,18.4%(7个灶)诊断为可疑恶性,另2个≤1.5cm灶(513%)造影增强不典型,未能获得定性诊断。结论:超声造影新技术对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微小肝癌增强模式的认识为提高微小肝癌的诊断率提供依据。初步结果显示,新型超声造影可作为CT等影像学诊断的互补手段,在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重视推广。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癌, 肝细胞

合作学者

  • 陈敏华 邀请

    北京大学,北京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