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王德滋

     

  

从事火山岩与花岗岩研究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0)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王德滋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职称:-
  • 学科领域:

    矿物学(包括放射性矿物学)

  • 研究兴趣:从事火山岩与花岗岩研究
个人简介

王德滋,岩石学家。男,江苏泰兴人,1927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学报》主编等职。现任《高校地质学报》主编。
  王德滋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学习期间,成绩优秀,思想进步。他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曾参加发生于1947年的“五二〇”爱国学生运动和1949年的“四一”爱国学生运动。1949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央大学地下党组织的一员。南京解放前夕,他积极投身应变护校斗争,为使中央大学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王德滋长期从事火山岩与花岗岩研究,造诣精深。早期从事华南加里东期与燕山期花岗岩的综合对比研究,确认加里东期花岗岩在华南有广泛分布,与燕山期花岗岩有明显区别。20世纪80年代初,在华南首次发现罕见的幔源型花岗岩,证实其为蛇绿岩套的浅色成员,由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形成。他率先提出次火山花岗岩概念,提出以时间、空间、成岩物质来源一致性作为火山—侵入杂岩的判别标志。王德滋运用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对中国东部中生代A型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确认其为典型的后造山型花岗岩,与拉张背景有关。他将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带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与高钾钙碱性岩系,确认为在两大动力体系的影响下形成的特殊的“夹心式”分布格局,提供了将板块理论运用于火山岩研究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近年来,他在华南陆续发现多处S型火山岩,按其矿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富水、贫水和富氟三种类型,研究并阐明了这类火山岩与锡、铀的成矿关系,不仅突破与修正了前人的观点,而且深化了对S型火山岩成因机制的认识。
  王德滋是国内著名岩石学家,长期从事花岗岩与火山岩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代表作有《光性矿物学》、《火山岩岩石学》、《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及其成矿关系》等。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1982年,《华南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矿关系》,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年,《中国东南部酸性、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及其成矿关系》,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中国东南部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与地壳演化》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王德滋终身从事地质教育工作,注重教书育人。1991年,获江苏省教委授予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奖状。2005年,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

  • 主页访问

    3423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528

  • 成果数

    11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