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徐昕

     

  

研究领域为表面量子化学及其在多相催化与谱学电化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金属态簇模型方法及氧化物SPC模型。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0)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徐昕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 职称:-
  • 学科领域:

    物理化学

  • 研究兴趣:研究领域为表面量子化学及其在多相催化与谱学电化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金属态簇模型方法及氧化物SPC模型。
个人简介

1981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85年免试为厦门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并于1988年初,免试提前转攻博士学位。1991年获厦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为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后。1993年6月到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被聘为副研究员,被评为厦门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1995年底,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1998年起,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表面量子化学及其在多相催化与谱学电化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金属态簇模型方法及氧化物SPC模型。
    1995年起,多次应邀访问日本基础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研究所、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知名学术机构。并应国际著名量子化学家中迁博(Hiroshi Nakatsuji)教授邀请,以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访问教授身份,先后六次参加由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内容涉及氧化物簇模型方法、激发态理论、hyperfine 和 NMR 以及STM理论。 2000年1月-2003年1月,应国际著名量子化学家W.A. Goddard III邀请,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访问工作。在此期间,在多相催化(甲烷无氧芳构化制苯)、均相催化(Catalytica Pt(II) 催化甲烷制甲醇)、生物体系(抗体催化水氧化至双氧水)、纳米体系(新型储氢材料的设计、新型分子器件的设计、过渡金属催化碳纳米管生长机理)以及理论方法(密度泛函理论的新泛函、溶剂化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
    与同事合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12篇,其中SCI论文86篇,包括影响指数大于6的论文8篇:Science(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4), Phys. Rev. Letters(2), J. Am. Chem. Soc.(1)。论文被他引三百余次。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2003);中国化学会理事(1998-200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3-);《化学应用与研究》编委(1999-);河北大学兼职教授(1996-)。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5);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励基金(1998-2000);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励基金(2000-2005)等。

  • 主页访问

    2238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322

  • 成果数

    10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