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汪世龙

     

  

1、多肽及活性化合物作为分子药物的研制。2、纳米载药体系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3、高产酒精菌种的优化和机理研究。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0)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汪世龙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 职称:-
  • 学科领域:

    生物化学

  • 研究兴趣:1、多肽及活性化合物作为分子药物的研制。2、纳米载药体系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3、高产酒精菌种的优化和机理研究。
个人简介

 汪世龙,男,1964年7月出生,教授,博导,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第九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事、首届蛋白质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第十届生物化学与分子学学会理事,民建同济大学委员会委员,第三支部书记。1988年7月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6年6月来同济大学工作至今。其间1999年9月至2000年5月在杨浦区科委挂职锻炼,任杨浦区科委副主任,2000年5月至2002年1月在美国Cornell University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已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摘录的40余篇 ,申请专利8项,已指导出站的博士后1名, 毕业的博士生1名,硕士生6名。
  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
  1、多肽及活性化合物作为分子药物的研制: 根据HIV-1膜融合的机理,分别从四个方面设计了系列多肽来作为HIV-1膜融合的抑制剂。即利用前体加工酶的抑制剂来抑制gp160的裂解;利用类CD4的多肽竞争gp120与CD4的结合;类gp41的碳端多肽来竞争抑制gp41分子的构象变化;上述三类多肽的活性中心组合成的组合多肽,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另外对天然植物成分鬼臼毒素的治疗肿瘤机理进行了研究。
  2、纳米载药体系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针对层状双氢氧化物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等一些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能,进行了多种类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控释和靶向性质的探讨,对所得纳米粒子在治疗肿瘤药物和多肽药物载运的效果上进行了尝试,获得了一些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纳米新材料,同时对常用纳米粒子的生物效应进行了详细研究。
  3、高产酒精菌种的优化和机理研究:利用一些极端条件对现有菌种和酶等进行诱变,期望获得一些优异的菌株和高效的酶,从而提高酒精生产的产量,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 主页访问

    1599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411

  • 成果数

    6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