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7年05月22日

【期刊论文】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龙现, 孙铭飞, 宁长申, 菅复春, 赵金凤, 王荣军, 刘红英

畜牧兽医学报/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2006, 37 (5)< 485-49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分别感染雏鸡、雏鸭、雏鸵鸟和小白鼠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能成功感染雏鸡、雏鸭和小白鼠,但不能感染雏鸵鸟。2个感染组雏鸡主要在感染后第3天引起雏鸡强烈的腹泻症状,但非免疫抑制组比免疫抑制组症状稍轻,此外,免疫抑制组的鸡出现了多个排卵囊高峰;感染相同剂量的2个试验组雏鸭的排卵囊显露期均较雏鸡短,非免疫抑制组雏鸭的排卵囊规律呈一过性,2组雏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免疫抑制组小白鼠出现多个排卵囊高峰,显露期持续24 d,正常组小白鼠的排卵囊规律呈一过性。根据肠黏膜涂片,抗酸染色观察发现主要虫体寄生于雏鸭的回肠;通过病理组织学切片和电镜观察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雏鸡的回肠和小白鼠的十二指肠,但均主要引起肠绒毛的大量脱落,黏膜上皮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试验证明鸭为鹌鹑源Cmeleagridis的新宿主,但敏感性较低;鹌鹑源Cmeleagridis不感染非洲雏鸵鸟。发现鹌鹑源Cmeleagridis在鹌鹑、鸡和鸭体内寄生部位与小鼠体内寄生部位有明显差异。

火鸡隐孢子虫, 鹌鹑, 交叉感染, 电镜, 生物特性

上传时间

2007年05月22日

【期刊论文】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在小白鼠和雏鸡体内内生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比较

张龙现, 孙铭飞, 宁长申, 菅复春, 邵兆霞, 梁楠, 王进产, 王荣军

畜牧兽医学报/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2006, 37 (7), 693-69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卵囊分别感染昆明系小白鼠和固始雏鸡,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C1meleagridis 在两种试验动物体内的内生发育虫体超微结构和致病性的差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1meleagridis)在小白鼠和雏鸡体内的寄生部位有较大差异,在小白鼠体内寄生于十二指肠,但在雏鸡体内主要寄生于回肠; C1meleagridis 深嵌于小白鼠肠微绒毛丛内,微绒毛较为完整;但在雏鸡回肠,C1meleagridis 似黏附在肠黏膜表面,微绒毛脱落明显,对雏鸡致病性明显比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强。利用透射电镜在两种试验动物的样品中均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滋养体、裂殖体和大配子体以及正在孢子化的卵囊。滋养体和裂殖体在发育过程中可明显见到粗面内质网结构,裂殖生殖中期阶段粗面内质网尤其发达;小白鼠体内的C1meleagridis 虫体与肠黏膜接触处形成一凹陷,寄生部位较深,而在雏鸡体内无此现象。此外,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均观察到虫体寄生部位周围微绒毛密度高而且也比其它部位长。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火鸡隐孢子虫, 小白鼠, 雏鸡, 超微结构, 内生发育

上传时间

2007年05月22日

【期刊论文】贝氏隐孢子虫对丝毛乌骨鸡的致病性试验

张龙现, 宁长申, 高葆真, 唐锐茂, 许兆孟, 赵金凤

畜牧兽医学报/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1999, 30 (5), 474-47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2日龄丝毛乌骨鸡经口接种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卵囊2×106个/只,潜隐期4d,排卵囊开放期18d,排卵囊高峰期为感染后(PID) 7~ 14d。呼吸道症状出现于PID10,死亡率为13.3%(2/1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气管纤毛脱落,寄生有各阶段发育虫体及杆形细菌和渗出的红细胞;法氏囊也寄生有大量虫体,粘膜上皮细胞肥大,微绒毛脱落,PID20在法氏囊粘膜表面见有许多虫体逸出后留下的带虫空泡。试验证明丝毛乌骨鸡为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贝氏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丝毛乌骨鸡, 贝氏隐孢子虫, 扫描电镜

上传时间

2007年05月22日

【期刊论文】贝氏隐孢子虫在鸡体内发育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对寄生器官的影响

张龙现, , 宁长申, 蒋金书

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 2001, Dec., 22 (6): 511-51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取2日龄海兰雏鸡50只,分为5组,分别接种0、0.8×106、116×106、312×106、614×106个鸭源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卵囊。接种后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剖杀雏鸡,取法氏囊、气管和喉头。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贝氏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鸡的喉头、法氏囊、气管。裂殖体有2种类型:Ⅰ型裂殖体含8个裂殖子,Ⅱ型裂殖体含4个裂殖子。子孢子或裂殖子在钻入过程中,虫体逐渐由香蕉形过渡到鼓槌形,最后形成球形的滋养体。带虫空泡分为有球形残体的带虫空泡和无球形残体的带虫空泡。观察到小配子的释放和虫体寄生于杯状细胞的现象。贝氏隐孢子虫寄生于气管引起纤毛倒伏、排列紊乱、纤毛融合、脱落; 致使法氏囊上皮肿胀, 法氏囊粘膜表面形成皱褶,微绒毛脱落、融合、排列紊乱,粘液性分泌物增多,炎性细胞渗出。

贝氏隐孢子虫, 鸡, 内生发育虫体, 病理形态, 扫描电镜

上传时间

2007年05月22日

【期刊论文】贝氏隐孢子虫内生发育虫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张龙现, 宁长申, 高葆真, 郎利敏, 吴宁鹏, 刘忠虎, 宋建国, 赵金凤, 唐锐茂

畜牧兽医学报/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2000, 31 (4), 341-34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贝氏隐孢子虫内生发育各阶段虫体寄生于气管和法氏囊的微绒毛丛中,鸭对贝氏隐孢子虫的易感性低于鸡和丝毛乌骨鸡。滋养体呈球形,平均直径1.3μm;type Ⅰ裂殖体,平均直径2.4μm~310μm,内含8个裂殖子,呈逆时针旋涡状或呈桔瓣状排列;type Ⅱ裂殖体内含4个裂殖子,两种类型裂殖体的裂殖子之间填充着颗粒状残体并包围着一个大的球形残体。成熟裂殖子逸出的方式分为4种类型。裂殖子大小为310 ×016μm ,呈香蕉形。大配子体呈球形直径313μm~412μm,小配子体直径为3μm~316μm。小配子呈子弹状,大小为112μm ×013μm ,并观察到成熟小配子的释放方式。带虫空泡可分为无球形残体和有球形残体两类,根据观察结果推测带虫空泡基部的梳状结构不具备营养器官的功能,营养器官应为带虫空泡的底部。

贝氏隐孢子虫, 内生发育, 扫描电镜

合作学者

  • 张龙现 邀请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