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对坡面产流的作用机制

王进鑫, Wang Jinx in, Huang Ba o long , Luo Weixiang

农业工程学报,2004,9(5);292~29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从产流、汇流的机制与理论模型出发,结合理论分析与微型径流小区观测,对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在改变微集水区地形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坡面产流状况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工程可显著增大微集水区的平均坡度。其增幅与斜坡水平距成反相关,与田面水平宽度成正相关。集水区斜坡水平距每减小1m,微集水区平均坡度增加0.5°~7.0°,集水区斜坡水平距越小,增幅越大;田面水平宽度每增加1m,平均坡度增加2.5°~ 11.5°。在斜坡水平距一定时,微集水区平均坡度虽然随着原地面坡度和田面水平宽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与原地面坡度的增幅基本一致。在造林允许的坡度、坡长范围内,集水区斜坡水平距对产流总量影响最大,而地面坡度还具有提高坡面产流率的作用。产流量与坡长、坡度均成正相关。反坡梯田造林整地对坡面产流的作用机制,在于造林整地缩短了坡长、改变了坡形、增大了微集水区的平均坡度,从而使微区坡面的产流、产沙状况发生了变化。依据传统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不考虑整地对微区地形与产流的影响,由此设计的造林整地工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造林整地, 微地形, 地表径流, 产流机制, 集水

上传时间

2006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局部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移动性能与蒸发力的关系*

王进鑫, WAN G J inxin, L IU Guangquan, WAN G D ihai

水土保持学报,2004,8(4)142~14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采用旱棚人工控水,蒸发桶整体称重法,对4种地面覆盖材料、50%覆盖度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与移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干旱时段,覆盖不仅改善了覆盖区土壤水分状况,而且强化了覆盖区与相邻非覆盖区下层土壤液态水的运移与再分布,提高了相邻非覆盖区下层土壤水分状况,有利于减轻持续干旱对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威胁。通过非线性参数拟合,首次求得了表征塑料地膜、渗水地膜、干草和塑料泡膜4种地面覆盖材料对土壤蒸发的阻抗特征参数,为建立不同覆盖材料在局部覆盖条件下的土壤蒸发量模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求得了依据常规水面蒸发和土壤湿度等资料计算黄绵土裸地蒸发量和局部覆盖条件下土壤蒸发量的经验模型。

覆盖材料, 局部覆盖, 水分蒸发, 水分运移与再分布, CT示踪

上传时间

2006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人工林地含沙径流的入渗特性研究

王进鑫, Wang Jinxin, Huang Baolong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2):74~7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探索人工林地含沙径流入渗性能,以便客观评价人工林的水源涵养作用,指导集水造林整地工程设计,采用双环法,对2种土壤质地带上刺槐人工林地的浑水入渗性能,以及含沙量和泥沙粒度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沙径流可显著削弱人工林地土壤的入渗性能,降低天然降水与土壤水的转换能力,其削减能力随着入渗水流含沙量、泥沙中小于0101mm物理性黏粒含量的增加或入渗历时的延长而增大,并受到土壤质地的强烈影响。

人工林, 刺槐, 含沙径流, 入渗性能, 含沙量, 泥沙粒径

上传时间

2006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黄土高原人工林根区土壤水分亏缺状况与空间分布

王进鑫, WANG Jin-xin, LUO Wei-xiang, LIU Guang-quan, WANG Di-hai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黄土高原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半干旱森林草原区和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持续干旱期末人工林根区土壤干旱状况、雨季后土壤水分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通过引入土壤贮水亏缺度这一新的指标,对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严重。根区0~320cm土层贮水亏缺量达384.06~466.68mm,相当于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3.95%~77.70%。其中以0~40cm主要根系分布层亏缺量最大。人工林根区土壤贮水亏缺度,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侧柏、油松土壤贮水亏缺度与距主干距离成正相关,但刺槐则相反;在垂直方向因林分类型不同而异。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传统的一维土壤水分动态监测,难以准确反映半湿润落叶阔叶林区人工林地的水分状况。

植物气候带, 人工林, 土壤水分亏缺, 时空分布, 黄土高原

上传时间

2006年03月30日

【期刊论文】人工刺槐改造更新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肥力评价

王进鑫, Wang Jinxin, Yu Qingzhu, Liu Zengwen, Bai Linbo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增):47~5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在人工刺槐林改造更新定位观测区,通过对土壤剖面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造更新后的林地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液相率提高,通透及保水能力增强。同时土壤pH值降低,全N、有效P和阳离子交换量明显提高,但速效K含量略有下降。通过13个单项肥和指标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改造更新后林地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显著增强。肥力水平排序为:萌生刺槐林>2刺一3油>3刺一3油>2刺一2油>1刺一2油>未改造林。

刺槐, 人工林, 改造更新, 土壤肥力, 黄土高原

合作学者

  • 王进鑫 邀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