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5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7日

【期刊论文】伊马替尼在胃肠基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任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8):683-68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7日

【期刊论文】散发性肠型和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中上皮钙黏附素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任军, 汪海丹, 贾军, 斯晓明, 黄若宇, 张燕军, 张联, 张阳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3):304-30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 E-cad)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疾病发生、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正常胃或胃炎粘膜上皮组织、30例散发性肠型胃癌组织和30例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正常或胃炎上皮组织中E-cad全部为阳性表达,表达均匀,散发性肠型胃癌和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均明显减低(P<0.0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19/30)和23%(7/30)。散发性肠型胃癌中E-cad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中E-cad的表达与疾病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散发性肠型胃癌E-cad表达降低,呈断续性或者胞浆异位性表达,并与临床分期相关,可能对肠型胃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E-cad在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中表达降低更为明显,大部分癌组织中呈现表达缺失,但与分期无关, E-cad表达缺失在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发病的早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钙粘附素, 胃癌, 遗传性, 弥漫性, 散发性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7日

【期刊论文】血浆循环核酸p53突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任军, 汪海丹, 斯晓明, 吕韶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1100-110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研究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探讨其突变检测诊断肝癌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肝脏疾病患者61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6例,良性组为肝血管瘤、肝囊肿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25例,提取血浆DNA,采用PCR扩增p53基因外显5&6,7和8(E5&6,E7和E8),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结果:肝恶性肿瘤患者36例血浆提取的DNA扩增出E5&6,E7和E8例数分别为10,36和35,良性组对应为0,6和4例。DHPLC检测到4/36例E5&6突变,12/36例E7突变,未检测到E8突变,良性组检测到2/25例E7突变。结论:良恶性组间扩增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p53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关,HBsAg+肝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HBsAg2肝癌患者(P<0.05),循环核酸p53突变检测有望成为肝癌高危人群特别是乙型肝炎感染和携带者预警或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癌,, 肝细胞, 基因p53, 突变, 核酸类, 血浆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7日

【期刊论文】青年胃癌247例发病与病理特点

任军, 汪海丹, 张燕军, 斯晓明, 宫卫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8):749-75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与中老年胃癌的不同特点,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1983202 /2003202收治的1839例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和病理学类型与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青年胃癌以弥漫型多见(40.49%),病理分型多为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女性发病年龄更低,男女性比例接近。具有家族遗传背景或遗传性胃癌患者中青年发病者多于中老年(39/189 vs 69/1454,P<0.0001;16/189vs 21/1454,P<0.0001),男性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与遗传背景有一定的相关性。

胃肿瘤, 青少年, 病理学, 遗传

上传时间

2006年07月27日

【期刊论文】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任军, 刘晓晴, 宋三泰, 刘基巍, 汪安兰, 樊青霞, 王雅杰, 宋恕平, 谢广茹, 秦凤展, 王天峰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5):504-50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观察依西美坦(优可依)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入研究,2例因自然绝经不足1年而被剔除,故可评价疗效者171例,可评价不良反应者173例。患者口服依西美坦25mg,每天1次,连续4周为1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的17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2.3%),部分缓解(PR)40例(23.4%),总有效率(CR+PR)25.7%;病情稳定(SD)90例(52.6%),临床获益69例(40.4%),病情进展(PD)37例(21.6%)。依西美坦对初治患者的有效率为33.8%(25/74),复治患者为18.1%(17/9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97)。对不同转移部位的有效率依次为:软组织32.8%(40/122)、骨23.9%(11/46)、内脏12.4%(11/89),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2)。依西美坦的有效率在不同的年龄、绝经时间、无病间期和受体来源于不同阶段病情的患者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可评价不良反应的173例患者中,胃部不适31例(17.9%),乏力31例(17.9%),恶心24例(13.9%),面部潮热19例(11.0%),烦躁10例(5.8%),其他反应及实验室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均< 5%。结论:依西美坦能有效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依西美坦/, 治疗应用, 内分泌治疗

合作学者

  • 任军 邀请

    北京大学,北京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