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2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张阳德, 龚连生, 周少波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Vol.11 No.3 Mar. 200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观察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肝动脉给药与肝动脉给予高剂量的游离药物在体内生物分布上的差异。通过直接测量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进一步证实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的靶向性。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实验组:肝动脉注射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相当0.5mg/kg阿霉素),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场去除后,动物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10倍于实验组剂量的阿霉素(5mg/kg),30min后处死。动物处死后,取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心、肾、脾和肺捣碎、匀浆,用乙醇提取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实验组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浓度较非磁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明显升高,磁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为非磁区肝组织的2.6倍。对照组靶区肝组织和非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心和肾组织的阿霉素浓度平均为实验组的9倍以上,脾为4.6倍,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只有磁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1/4。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比值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纳米粒加磁场的方法从肝动脉给予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比肝动脉给予10倍剂量的游离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高3倍。而在心、肾和脾的阿霉素浓度比对照组大为降低。另外,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其意义在于若在靶区产生同样的阿霉素的浓度,实验组肝外脏器的阿霉素浓度将大大低于对照组。

肝脏, 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 生物分布, 磁靶向治疗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的靶向性

张阳德, 龚连生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Vol.11 No.3 Mar. 200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中的磁靶向性,并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实验组:左肝外叶加磁场,肝动脉注射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相当于阿霉素0.5mg/kg),磁场应用30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左肝外叶外不加磁场,肝动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纳米粒后30min处死。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心、肾、脾、肺、小肠和胃作γ计数。肝组织作组织学切片。结果: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后,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较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明显增加(P<0.0001),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为2.6。而对照组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肝外脏器的放射活性明显降低。除实验组肺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外,其它脏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与靶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注入纳米粒的70%~80%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区小动脉中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区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较少。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明显降低,说明磁场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肝脏, 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 药物载体, 靶向性治疗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载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粒——一种高效靶向抗肿瘤系统

张阳德, 彭健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Vol.11 No.3 Mar. 200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磁场, 纳米粒, 阿霉素, 白蛋白, 肿瘤, 靶向性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差异研究

张阳德, 唐贵林, 刘蔚东, 彭健, 何剪太

Chin J Laser Med Surg, November 2001, Vol 10, No.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信号在肠壁各层的分布差异,为荧光法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15例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结果 正常组织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呈现很强的荧光信号,腺上皮细胞荧光很弱。癌组织中癌细胞的荧光信号很弱,癌间质中呈现分散的小片段荧光信号。正常组织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的自体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P<0.1001)。结论 大肠正常组织各层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对应深度的荧光强度。癌变后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生化成分的改变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自体荧光图像, 大肠癌, 荧光诊断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微囊化大鼠肝细胞移植的组织学研究

张阳德, 许毓敏, 彭健

Chin J Organ Transplant, May 2001, Vol.22, No.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研究微囊化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后的存活情况以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用二步法胶原酶门-腔静脉灌注法分离Wistar大鼠肝细胞,用Percoll梯度分离液纯化、海藻酸钠-氯化钡法微囊化包裹肝细胞,分别行腹腔注射移植,将纯化的肝细胞移植至SD大鼠体内(第1组)、微囊化包裹的肝细胞移植至SD大鼠体内(第2组)及Wistar大鼠体内(第3组),观察移植后各组不同时间肝细胞存活率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1)移植后第4、7d,各组间肝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移植后第14d,第2组与第3组间肝细胞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2)移植后第4d开始,微囊周围出现纤维增生现象,第2组较第3组明显。结论 微囊化可为移植的肝细胞提供免疫屏蔽作用,从而提高肝细胞移植的存活率;微囊周围纤维增生可影响肝细胞的存活率。

肝, 细胞移植, 微囊化, 组织学

合作学者

  • 张阳德 邀请

    中南大学,浙江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