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2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医学应用及研究进展

张阳德, 张阳德#

ACTA ACADEM IAE MED IC INAE SIN ICAE,-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药物载体、纳米诊断技术、纳米生物材料、纳米中药等方面。

纳米生物技术, 医学应用, 进展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微囊化大鼠肝细胞移植的组织学研究

张阳德, 许毓敏, 彭健

Chin J Organ Transplant, May 2001, Vol.22, No.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研究微囊化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后的存活情况以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用二步法胶原酶门-腔静脉灌注法分离Wistar大鼠肝细胞,用Percoll梯度分离液纯化、海藻酸钠-氯化钡法微囊化包裹肝细胞,分别行腹腔注射移植,将纯化的肝细胞移植至SD大鼠体内(第1组)、微囊化包裹的肝细胞移植至SD大鼠体内(第2组)及Wistar大鼠体内(第3组),观察移植后各组不同时间肝细胞存活率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1)移植后第4、7d,各组间肝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移植后第14d,第2组与第3组间肝细胞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2)移植后第4d开始,微囊周围出现纤维增生现象,第2组较第3组明显。结论 微囊化可为移植的肝细胞提供免疫屏蔽作用,从而提高肝细胞移植的存活率;微囊周围纤维增生可影响肝细胞的存活率。

肝, 细胞移植, 微囊化, 组织学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微囊化同系、同种异体、异种肝细胞、腹腔移植对急性肝衰的治疗作用

张阳德, 马仁, 何剪太, 彭健

Chin J Surg, January 2001, Vol.18, No.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囊化同系、同种异体、异种肝细胞腹腔移植对急性肝衰 (acute liver failure, ALF) 的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大鼠90%的肝脏,建立急性肝衰模型;分离纯化包裹同系Wistar鼠,同种异体SD鼠及异种豚鼠的肝细胞。移植到受体模型鼠腹腔内,观察微囊存活情况及肝衰鼠的生存率和生化改变。结果 在48h内对照组存活率仅15.4%,而同系肝细胞组为78.6%,SD微囊组73.3%,GP微囊组62.5%,7d后对照组大鼠全部死亡,而其余3组存活率分别为57.1%、53.3%、50.0%。微囊化肝细胞组ALT和TBIL的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微囊包裹同种异体和异种肝细胞腹腔移植而不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阻止免疫排斥反应,给予肝功能代谢支持,阻止急性肝衰模型鼠的死亡,具有同同系肝细胞移植相同的作用。

肝细胞, 微囊化, 移植, 急性肝衰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差异研究

张阳德, 唐贵林, 刘蔚东, 彭健, 何剪太

Chin J Laser Med Surg, November 2001, Vol 10, No.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信号在肠壁各层的分布差异,为荧光法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15例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结果 正常组织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呈现很强的荧光信号,腺上皮细胞荧光很弱。癌组织中癌细胞的荧光信号很弱,癌间质中呈现分散的小片段荧光信号。正常组织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的自体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P<0.1001)。结论 大肠正常组织各层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对应深度的荧光强度。癌变后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生化成分的改变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自体荧光图像, 大肠癌, 荧光诊断

上传时间

2006年10月14日

【期刊论文】外加磁场对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分布的影响

张阳德, 吴泽建, 江悍平, 龚连生, 潘一峰, 黄林, 席浩, 李玉坤, 王荣兵, 翟登高

Chin J Exp Surg, October 2004, Vol 21, No.1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目的 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及外加磁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 大鼠正中开腹,肝动脉插管并固定,肝动脉注射125I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相当于阿霉素0.5 mg/kg),左外叶加磁场,磁场应用30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左外叶不加磁场,30min后,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肝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 注入的纳米粒75%~85%分布于肝脏,其他脏器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区小动脉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区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在磁场作用下,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其他脏器含量很少;实验组肾、心、肺、小肠、脾及外周血与对照组的放射活性比较明显降低;表明磁性物质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磁性, 纳米粒, 治疗, 肝脏

合作学者

  • 张阳德 邀请

    中南大学,浙江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