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9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8年01月07日

上传时间

2005年02月24日

【期刊论文】水稻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观察

卢永根, 刘向东, 徐是雄

植物学报1997,39(11):985~99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 sativa L.)功能大孢子形成开始至胚囊成熟期间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胚囊壁是在原有功能大孢子壁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周围退化珠心细胞留下的壁相叠合,使壁加厚。功能大孢子近合点端壁存在胞间连丝,其中个别胞间连丝可保留到八核胚囊。胚囊壁上内突最早于四核胚囊近珠孔端发生。八核胚囊形成后,内突的发育在胚囊木同的细胞中表现不同,其中以中央细胞最具特点,毒现为先在中央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近珠孔端和近合点端两个区域的胚囊壁上形成,以后近珠孔端胚囊壁上的内突大量增加,而近合点端的却增加不明显,中部胚囊壁上的内突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到胚囊成熟时,近珠孔端胚囊壁上内突的分布密度最大,中部次之,近合点端的最小,三个区域上内突的形态各异。反足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内突的形成时间较早,但以后的发育却相对缓慢,数量增加不明显。2个助细胞交界处胚囊壁上的丝状器在胚囊未明显膨大时已形成。卵细胞除在与助细胞交界处的壁外,其它部位不形成明显的内突结构。

水稻,, 胚囊,, 胚囊壁,, 内突,, 胞间连丝

上传时间

2005年02月24日

【期刊论文】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

卢永根, 冯九焕, 卢永根*,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 J RicE Sci),2000,14 (1): 7~14,-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采用半薄切片及薄切片技术,对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与正常水稻品种IR36的花粉形成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培矮64S与IR36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但从减数分裂开始,培矮64S的雄性性细胞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并最终发育至二胞花粉早期败育。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1)减数分裂前期,约半数的小孢子母细胞的胞质出现异常,游离核糖体稀少,并具有不发育线粒体和大量泡状内质网。这类异常的小孢子母细胞在随后的发育中逐渐液泡化并最终解体。(2)早期小孢子形成之后,几乎所有小孢子外壁均发育异常,表层与里层之间界限不清,缺少中间透明带,同时内壁没有形成。但是,在花粉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培矮64S与IR36绒毡层的发育和降解过程基本相似。据此认为,培矮64S的花粉败育可能是由小孢子母细胞或花粉外壁的异常发育造成的,而不是由绒毡层发育引起的。

水稻,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花粉, 发育, 败育, 细胞学

上传时间

2005年02月24日

【期刊论文】粳稻台中65花药培养下的细胞学研究

卢永根, 姚焱, 卢永根*, 刘向东, 冯九焕, 张桂权

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 J Rice Sci),2004,18 (2): 113~11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粳稻台中65作研究材料,采用活体小孢子观察及塑料半薄切片观察,对水稻花药培养下小孢子的发育命运及药壁组织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离体培养下小孢子发育类型可划分为四类:正常形态小孢子、脱分化小孢子、淀粉积累小孢子和液泡化小孢子。明确了脱分化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其显著特点是:核位置改变,细胞质重组。离体培养下花药壁发育特点为绒毡层首先降解,随后中层细胞膨大。预冷处理会抑制药壁绒毡层降解,同时促进中层细胞膨大,药壁此种变化有助于小孢子脱分化的发生。

水稻, 花药培养, 花粉发育, 药壁组织, 细胞学

上传时间

2005年02月24日

【期刊论文】广东大豆地方种质磷效率特性研究*I. 大豆基因型磷效率特性差异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卢永根, 童学军, , 严小龙, 年海, 郑少玲

土壤学报,1999,36(3):404~412,-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在低磷红壤上,对原产广东省的大豆(Glycine max (L.)Merrill)基因型磷效率与其来源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株磷素吸收量相对值(RVPPU)不仅可以反映大豆对低磷红壤生长适应性,而且可以反映大豆基因型磷效率特性,RVPPu是衡量田间生长适应性和磷效率特性的较好指标。RVPPU较大的大豆基因型,其对低有效磷红壤环境适应性较好,磷效率特性较佳;反之,亦然。不同大豆基因型,具有不同的磷效率特性。磷效率特性的形成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关。土壤中低有效磷含量与较佳的磷效率特性形成有关,长期生长在有效磷含量较低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紫色土上的大豆基因型具有较佳的磷效率特性;而长期生长在有效磷含量较高的水稻土、潮土上的大豆基因型其磷效率特性较差。大豆基因型较佳的磷效率特性是其长期在低有效磷土壤环境下进化形成的。

大豆,, 磷效率特性,, 低磷红壤,, 土壤有效磷含量

合作学者

  • 卢永根 邀请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