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20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10年07月19日

【期刊论文】多元可变参数需求预测模型分析与应用

杨育, 杨洁, , 宋李俊, 梁学栋, 赵小华

重庆大学学报,2008,31,(11):1241~124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针对现有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目标单一、预测数据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可变参数的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在分析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影响因素,并建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粗糙集理论对预测指标进行预处理,建立多输入-多输出小波网络(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wavelet network,MMWNN)多元预测模型,采用迭代梯度下降法和逐步检验法确定预测网络中的可变参数。利用粗糙集约简后的评价指标来实现对多元区域物流需求的预测,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有效度。

预测模型, 小波网络, 物流需求, 粗糙集

上传时间

2010年07月19日

【期刊论文】知识共享效率的R-RNN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

杨育, 李晓利, 杨洁, 王伟立, 曾强, 宋李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2,(10):226~23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针对企业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方法缺乏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粗糙集和RBF 神经网络的R-RNN 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模型。在研究知识共享活动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共享效率影响因素,得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粗糙集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预处理,去除冗余指标项,在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减少网络输入维度,进而采用RBF 神经网络对知识共享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知识共享, 效率评价, 指标体系, 粗糙集, RBF神经网络

上传时间

2010年07月19日

【期刊论文】基于预处理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协同创新客户评价与应用研究

杨育, 杨洁, , 王伟立, 赵小华, 宋李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4,(5):882~890,-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了在协同产品创新中有效地识别和评价创新客户,提出了运用基于预处理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协同创新客户进行评价。在分析面向客户学习效应评价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学习效应在内的,由五个方面构成的协同创新客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粗糙集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预先处理,减少了冗余指标项,降低了小波网络的输入维数,采用迭代梯度下降法和逐步检验法确定小波网络结构,然后应用小波网络进行协同创新客户综合评价。应用结果表明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协同产品创新, 学习效应, 创新客户, 识别与评价, 小波网络

上传时间

2010年07月19日

【期刊论文】产品创新设计中基于本体理论的客户知识集成技术研究

杨育, 杨洁, , 赵川, 梁学栋, 曾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15,(12):2303~2311,-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为了支持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客户知识在产品创新实践中的集成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产品创新活动的特点,建立了一种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客户知识集成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问题域-功能域”的客户知识转换方法,同时使用本体理论对客户知识进行建模,构建了包括客户创意、感性知识、客户需求、基本知识在内的客户知识概念本体树模型,实现了对客户知识的本体描述;随后,提出了用客户知识服务引擎来实现客户知识请求匹配的方法;最后,结合产品创新中客户知识集成系统的开发,对上述模型及方法进行了验证。

本体理论, 客户知识集成, 产品创新, 问题域, 服务引擎

上传时间

2010年07月19日

【期刊论文】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轨梁生产线物流仿真系统

杨育, 尹胜, 梁学栋, 赵宁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24):192~195,-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针对我国钢铁企业轨梁生产线设备负荷不均、生产调度响应迟缓、新产品调试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钢轨梁生产线物流仿真系统。建立了其体系结构,并对开发中的三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包括:建立设备组件库实现生产线全线建模;通过Drag and Drop机制实现仿真生产线的动态定义;基于Time-Unit Advance时钟推进实现复杂生产线的动态运行。最后,开发的仿真系统在某钢铁企业进行了应用实施,证明了其有效性。

仿真系统, 钢轨梁生产线, 组件技术, 系统开发

合作学者

  • 杨育 邀请

    重庆大学,重庆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