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8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11年05月23日

【期刊论文】陆地棉棕色纤维色泽的遗传效应

孙杰, 冯鸿杰, , 王杰, 孙君灵, 张新宇, 贾银华, *, 杜雄明

作物学报,2010,36(6):961~967,-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以2个棕色和3个白色纤维陆地棉做完全双列杂交,分析陆地棉棕色纤维的遗传效应、长绒与短绒的遗传相关及F1的色泽差异。用扫描仪获取长绒和短绒图像,利用Photoshop9.0获取图像RGB信息、量化纤维色泽。按照QGAStation软件中的ADM和AD模型,采用MINQuE法分析,调整无偏预测法(AUP)预测各遗传效应值。结果表明,棕色棉的长绒和短绒的遗传规律一致,其加性和显性遗传方差均极显著,其中,长绒的加性遗传方差比率为0.8501,约为显性遗传方差比率的6倍,短绒的加性遗传方差比率为0.8726,约为显性遗传方差比率的8倍;相关分析显示长绒和短绒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均达显著相关,基因型相关系数达0.9935;5个亲本加性效应均不相同,但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棕色棉为正效应,白色棉为负效应。说明棕色纤维陆地棉的长绒和短绒色泽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加性和显性效应,其中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长绒和短绒的色泽遗传存在连锁和互作;因不同品种(系)的加性效应大小不同,造成不同F1纤维色泽的表现差异。

天然棕色棉, 遗传效应, 纤维色泽, 遗传分析

上传时间

2011年05月23日

【期刊论文】陆地棉SSR分子标记优化体系的建立

孙杰, 田海燕, , 杨相昆, 田新惠, 李艳军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4):497~499,-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针对陆地棉富含酚类、多糖等次生产物的特点。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提取高纯度DNA的方法。同时建立了适合陆地棉SSR标记的优化体系和试验方案,并对所构建的QTL定位群体进行了SSR-PCR检测,得到了清晰的多态性SSR标记,为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陆地棉, DNA提取, SSR

上传时间

2011年05月23日

【期刊论文】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

孙杰, 陈爱民, , 连瑞丽, 王彦章, *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5):997~1003,-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蒺藜苜蓿(Medicagotruncatula)是国际上广泛用于研究仅属于豆科植物或者与之有关的某些生物过程的豆科模式植物,这些生物过程无法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研究。蒺藜苜蓿的基因组较小,二倍体,遗传学简单,遗传转化相对容易,再生时间较短。2003年,国际间合作的蒺藜苜蓿基因组测序计划已经启动。文章概述了蒺藜苜蓿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数据库、遗传转化系统以及功能基因组研究工具的研究进展。

蒺藜苜蓿, 基因组, 遗传转化, 遗传突变

上传时间

2011年05月23日

【期刊论文】蒺藜苜蓿子叶节高频再生系统的建立

孙杰, 冯利兴, 傅力, 刘伟, 陈爱民, 王彦章

草业科学,2008,25(8):52~5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通过直接的芽嚣官发生途径。建立了蒺纂苜蓿Medicngotruncatual子叶节外植体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选用在高达5mg/L6-苄氨基嘌呤(6-BA)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上生长3d的蒺苜苜蓿幼苗,制备获得由1片子叶和半个胚轴组成的子叶节外植体。以SH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对不同浓度a-萘乙酸(NAA)和6-BA组合诱导不定芽形成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仅用浓度为4mg/L6-BA的平均不定芽数达到3.56。显著优于与其它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处理。

蒺藜苜蓿, 子叶节外植体, 植株再生

上传时间

2011年05月23日

【期刊论文】棉花纤维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cDNA阵列分析*

孙杰, 高鹏, 李艳军, 夏桂先, **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9):1295~1298,-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利用陆地棉(Gdssypium hirsutum)品种徐州142(野生型)开花前1-3d的胚珠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cDNA文库,从该cDNA文库中提取13056个质粒,用Biomek2000高密度点阵系统,将这些质粒点于强化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用徐州142野生型和无絮突变体开花前1-3d的胚珠mRNA反转录标记探针与cDNA阵列杂交,筛选到8个在野生型胚珠中高表达的基因,其中4个在GenBank中有同源序列,4个为未知新基因。Nofthern杂交表明有两个基因在野生型中比突变体中表达量显著提高。

cDNA阵列, 棉花, 纤维细胞

合作学者

  • 孙杰 邀请

    石河子大学,新疆

    尚未开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