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邀请同行关闭

只需输入对方姓名和电子邮箱,就可以邀请你的同行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真实姓名:

电子邮件:

尊敬的

我诚挚的邀请你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点击

链接,进入网站进行注册。

添加个性化留言

已为您找到该学者13条结果 成果回收站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5日

【期刊论文】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教诗学中的人

王志耕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充分的现实主义条件下发现人身上的人”。这第二个“人”须从其宗教人类学观念中去加以解析,它就是具有内在神性的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念中,人具有“上帝类似”的本质,肩负着终极创造的使命;但他同时有着神赋的“自由”,自由便意味着选择,而人的选择往往转向背离神圣使命的“自由意志”。这种背离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在肉体的有限时间中丧失复归神性的能力,因而也无法在自身实现“上帝类似”,他们将永远留在了第一自由的空间之中,成为人的反面类似物;另一种结果是“罚”,来自人内心的灵魂之罚。而能够感受到“罚”的力量,也正是人的神性的体现。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诗学原则, 人, 神性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5日

【期刊论文】造神运动:显性上帝向隐性上帝的转换

王志耕

原载《外国文学》2004,(6):1~6,-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宗教文化作为制约性因素始终是俄国文学的基本命题之一,苏联时期的文学中仍保留着宗教的隐喻形态。这种形态有一个预言性标志:造神运动。卢那察尔斯基是这一运动的主要理论家,而高尔基则通过小说《忏悔》来形象化地宣扬造神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建立一种崭新的精神宗教,以替代历史基督教。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所要创造的上帝仍然不是人民大众本身,而是民众理想的精神归宿――新的上帝,即把显性的上帝变为了隐性的上帝。

寻神论, 造神论, 卢那察尔斯基, 高尔基, 《忏悔》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5日

【期刊论文】转喻的辩证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修辞

王志耕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根据福柯和弗莱的理论,文学语言的发展在文艺复兴之后发生转喻的断裂。而俄罗斯文化因为世俗化进程的缺失使得其文学语言在19 世纪仍处于转喻阶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便是代表。尽管其作品中对上帝存在及正义问题的讨论标志着人与上帝的分离,但这种讨论在本质上再次指向“上帝”,这个“上帝”也就是复调之上的一种总体价值体系。对这一价值体系的指向在其创作中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转喻,一种是间接转喻。直接转喻是借助于复调式的争辩将讨论引向对“上帝”的皈依,间接转喻则是通过否定上帝的表达形式达到肯定上帝的目的,这也就是陀氏宗教修辞中的转喻辩证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上帝”本体, 直接转喻, 间接转喻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5日

【期刊论文】质询与皈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约伯

王志耕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上传时间

2005年08月05日

【期刊论文】聪明女子与古怪老头——对理性与信仰的思考

王志耕

,-0001,():

-1年11月30日

摘要

有一则寓言,说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有一个古怪的老头某次在仰观天象时,边看边走,竟失足掉进水井,引得在场的一位色雷斯妇女开怀大笑。古怪的老头在这位聪明的女子面前成了笑柄,因为他尚不能看清自己脚下的东,却狂妄地要弄懂天上的奥秘。这个故事自然已是十分久远,但两千五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扮演着这样两种角色,要么是那个古怪的老头,要么是那位聪明的女子。后者代表着人类对当下处境的思考,是理智的,实际的,物质的,肉体性生存的,人类若不扮演这样的角色,怕是仍处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阶段;前者代表着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终极关怀,是信仰的,超越的,精神的,道德性生存的,人类若失去了对这一角色的兴趣,则虽可发射飞船、改变基因,仍不过是戴了冠冕的沐猴而已。所以,这两种角色对人类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但问题是,我们应当怎样去认同这两种角色;在我们人类赖以区别于动物的精神层面上,究竟哪一种角色应当成为我们的自觉选择。

合作学者

  • 王志耕 邀请

    南开大学,天津

    尚未开通主页